好好做父亲

好好做父亲
作者: 孙云晓//李文道
出版社: 北京师大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好好做父亲
ISBN: 9787303248049

作者简介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曾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 孙云晓自1972年起从事青少年教育和研究至今。1995年以来,他先后主持了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向孩子学习、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系列调查等多项课题研究。尤其是他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和十一五规划课题,关于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孙云晓主要教育作品:《夏令营中的较量》、《习惯决定孩子一生》、《用心教养----孙云晓与中外心理学名家对话》、《孩子,别慌》、《好好做父亲》、《懂方法的父母成就孩子一生》、《孙云晓教育作品集》(8卷)等。他的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孙云晓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受到广泛关注。如:“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应试教育必然导致教育荒废”、“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等等。

内容简介

1 好父亲是孩子一生的定海神针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优势与责任,母亲再好 也难以替代父亲的作用。家庭教育的原则之一是父母主体 ,而导致今天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将父母 主体变成母亲主体、父教缺位。 哈佛大学父亲角色研究专家罗斯·派克认为,人的发 展有两个方向:一是亲密性,如慈爱、宽容、合作等;二 是独立性,如勇敢、坚强、责任等。母亲在培养孩子亲密 性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父亲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方面具有天 然优势。所以,最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父母密切合作的。 许多人在青少年时代都有一个体验,即在外边疯玩之 后回家,见到父亲就像见到警察一样。其实,父亲可能什 么也没说,就在那里做自己的事情,孩子依然感觉得到他 的威严。这种心理体验说明,父亲意味着规则与监督、权 威与可信赖。在没有父亲参与的情况下,孩子往往缺乏规 则与必要的监督,当遇到难题时,孩子缺乏一个可以信赖 和参照的权威与榜样,这可能正是许多青少年出现社会问 题的根源。 从孩子的成长过程和家庭教育来看,有三个阶段特别 需要父亲发挥作用,也可以说是父亲的三大责任。 产前产后对母亲的关心与支持 父亲的第一个责任,就是在母亲怀孕和生产前后给予 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为夫妻关系和家庭教育打下坚实 的基础。母亲在生育过程中,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艰难挑战 ,有可能产生恐惧或抑郁等心理问题,如果得到父亲的体 贴和支持,母亲有可能多一些自信和镇定。同时,母亲的 心态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母亲充满自信、心态 阳光,婴儿会感到安全,精神状态积极活跃;反之亦然。 总的来看,夫妻关系是家庭最重要的关系,是影响家庭教 育的关键因素,父亲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在具有安全感的前提下帮助孩子走向独立 依恋是婴幼儿与其他重要的人所建立的亲密情感联结 。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幼儿时期良好依恋关系的建立,是 一个人形成信任感和安全感的基础。 一般从出生到八九个月大,婴儿先建立母子依恋,母 子依恋在人的一生发展中最为重要。到一岁半左右时,孩 子开始形成多重依恋,其中,父子依恋变得越来越重要。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父亲承担养育责任,给孩子提供温 暖、关爱与支持,对孩子的情绪和社会幸福感的发展非常 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孩子过度依恋母亲,以致长期难 以独立,而有些母亲难以摆脱甚至享受孩子的依赖,这种 情况下尤其需要父亲发挥作用。安全的父子依恋对孩子具 有积极影响,而且能减少和缓冲不安全的母子依恋带来的 消极影响。 父亲应该充满自信,因为父亲有独特的魅力。例如, 在游戏方面,与母亲相比,父亲是更受欢迎的游戏对象。 无论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还是实证研究都证实,父 亲在男孩性别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弗洛伊德认为,男孩 在发展过程中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模仿父亲的角色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