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史/日本中国学文萃

中国绘画史/日本中国学文萃
作者: (日)内藤湖南|主编:王晓平|译者:栾殿武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6.40
折扣购买: 中国绘画史/日本中国学文萃
ISBN: 9787101060683

作者简介

栾殿武,日本城西国际大学国际人文学院副教授,兼任日本研究中心副所长。1965年生,曾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和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199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先后在天津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任教。1994年赴日留学,在国立千叶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日本近代文学硕士和博士课程,2000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日本近代文学和中日近代比较文学。主要著作有《夏目漱石与鲁迅的传统和近代》(勉诚出版,2004年)等,译著有《纵谈十二生肖》(中华书局,2006年)等。 内藤湖南(1866—1934),本名虎次郎,字炳卿,出生于秋田县鹿角市毛马内的一个土族家庭,自幼受汉学熏陶。湖南这个号来自他家乡北面的十和田湖。早年投身报界,任《大阪朝日新闻》等报记者。后入聘京都帝国大学,讲授中国历史,任东洋史学第一讲座教授。1934年病逝于京都。其著作、讲演录、书信等汇辑成《内藤湖南全集》十四卷。

内容简介

中国绘画史讲座 汉代以前的绘画 中国最早关于绘画的记载是描述服饰的花纹,见于《尚书》中最可信 的部分《今文尚书》。《皋陶谟》(古文称为《益稷》)中记述称: 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缔 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 关于这段文章的意思,古汉语学者和现代汉语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因 此内容并未确定。不过文章大意讲述的是以五彩丝线刺绣出各种物象,这 一点无可置疑。一般称之为“虞书十二章”,出自舜执政时代,但是该时 代的故事主要是经传说流传于世,文字记载大多都是战国以后,因此可以 认为这些图案就是当时服装上的花纹。由文字可以推测出那些物象包含天 地、动物、植物等,大概类似于我们今天见到的青铜器花纹。换句话说这 只是花纹,有关花纹以外的实物,《左传·宣公三年》中记述了夏朝的文 物: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 使民知神奸。杜预注解“远方图物”是“图画山川奇异之物而献之”,“ 铸鼎象物”是“象所图物,铸之于鼎”,而所谓“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 神奸”则解释为“图鬼神百物之形,使民逆备之”。据此,似乎可以认为 当时已经有图画,不过《左传》讲述的是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事,但是其中 的记载是根据战国时代的传说,因此很难确定哪些是史实。 《史记·殷本记》中记述了伊尹为成汤讲述素王和九主的故事,注释 中记载说图画其形,这也只不过是战国时代的杂说。《尚书·说命》讲殷 高宗梦中获得神人教诲,醒后绘画出其人的图像,并在国内遍访寻找。目 前所见到的《说命》只是伪古文,古人早就怀疑其中的史实价值,也就是 说这仅是古时的传说,并不能证明当时已经存在绘画。不过,在殷代,人 们已经在青铜器、骨器、陶器上雕刻各种图案,其中不乏动植物等,所以 即使不能确定当时是否有纯粹的绘画,但是可以肯定已经存在类似绘画之 物。青铜器上的文字中也记述了类似绘画之物。 《周礼·秋官·大司寇》中记述周代的情形时说: 正月之吉,始和布刑于邦国都鄙,乃县刑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刑 象,挟日而敛之。 此文意思是正月伊始,官吏将刑罚的场面描画成绘画,悬挂在城门楼 上,使百姓畏惧刑罚,不敢犯法。在古代,向百姓出示刑罚的图画从而预 防犯罪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无论《周礼》的真实性如何,上述的情景应是 发生在周代初期的史实。《孔子家语·观周篇》中记载,孔子在周朝的明 堂曾经亲眼见过四面墙壁上悬挂着尧舜和桀纣的画像。另外还记述说有一 张画上描绘的是周公辅助成王当朝执政,背对斧扆(朝廷大厅的屏风,上面 描绘着板斧的图形)面朝南。不过,现在的《孔子家语》据说是三国时期王 肃所作的伪书,尽管书中的内容取自古书,但是仍然不能完全相信。不过 ,孔子在世的年代应该有独立的壁画。《楚辞》中有关于壁画的记载,据 汉代王逸的《章句》介绍,楚国的宗庙中描绘着许多古代的图画,即天地 山川神灵。《楚辞·天问》就是作者以向这些图画发问的形式写成的。不 过,这也是后汉壁画兴盛时期撰写的《章句》中的说法,究竟在楚国的时 代是否有此史实,则未必可信。但是,《庄子·田子方》曾记述画史,《 韩非子·外储说》中讲画狗马难而画鬼神易,由此可知战国时期已经有专 司绘画的画家。不过,《庄子》和《韩非子》的内容是否全部是当时所作 并不十分清楚,特别是像《田子方》那样的文章更是如此。相比之下,《 韩非子》则比较可信,也就是说在战国时代绘画就已经相当发达。《史记 ·田单传》中记载田单将火牛用于战争,其中有描绘五彩龙纹的记述,这 段文字近似史实。《穆天子传》中有一个画家名叫“封膜”,该书可以说 是描述战国时代的小说。总之,从战国时代起,就已经有专门画家负责制 作绘画。 汉代绘画已经相当发达。《史记·留侯世家》说:“余以为其人计魁 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可见当时已经出现了肖像画。据 《汉书·霍光传》记载,武帝命黄门画师描绘周公负成王的画像赐给霍光 。《郊祀志》记述说甘泉宫中台室中有绘画,描绘着天地太一诸鬼神等, 《景十三王传》记载说广川惠王越的宫殿门上有一幅画,描绘的是一个名 叫成庆的勇士身穿短衣大绔,佩戴长剑。这些绘画的题材都取材于古代故 事,查阅其他的书籍也可以证实这一特点,可见当时比较流行肖像画以及 壁画。《汉书·苏武传》记述了麒麟阁中有功臣像,《赵充国传》记载赵 充国平定匈奴立下战功后,他的画像和霍光等人的一起被悬挂在未央宫中 。王充的《论衡·须颂篇》也记述说宣帝在世时曾命人描绘汉代诸多名士 的肖像,没有名列其中的人的子孙以此为耻,大概这类画像可能是肖像画 ,也有可能是壁画之类。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是一篇著名的作品,这 是他亲眼见到灵光殿之后撰写的赋,根据其中的内容推测,如同《楚辞· 天问》一般,殿中的壁画上描绘着天地山川动物以及古代的帝王形象。赋 是后汉时期的作品,宫殿则是前汉时期的建筑,因此这些壁画应该是前汉 时期就已经存在。至今中国的民间风俗中仍然有在门上张贴面目狰狞的鬼 神画像的习惯,这称为“神荼郁垒”,人们认为用苇索可以抓住鬼。这种 风俗在《山海经》中就已经有记载,应劭的《风俗通》说自汉代便有在门 上画鬼神避邪的风俗。 后汉光武帝时,人们将当时的功臣称为“云台二十八将”,后来明帝 永平年间(58—75年)曾经描绘过这些人的肖像。永平年间明帝还曾赐给王 景《禹贡图》,建初六年,章帝还曾赐给东平王刘苍《列仙图》,顺烈梁 皇后还曾将刘向《列女传》中的图画放置在左右,引以为鉴。由此可见, 当时已经有类似卷轴之类的图画。以往,人们为了证明这类记录,只有使 用石刻画像作为实物证据。后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建造的嵩岳太室石阙中 西阙上有铭文,其四周和东阙的全部图案都刻有人物、动物、建筑以及各 种花纹(图1和图2)。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