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抗衰老宝典(典藏版第2次修订)(精)
作者简介
曹启富,中*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心脏血管疾病的诊治,对《黄帝内经》的研究很深入,曾主编二十多部著作,发表论文二十多篇。
内容简介
此名言出自《黄帝内经》,意思是不要等到病已 成而去治病,应在来病之前就要研究养生之道不得病 ,或少得病,要有病早治,无病防病,养生保健,延 年益寿。中国历代医学家皆很重视治未病,如名医扁 鹊、张仲景等。 扁鹊,原名秦越人,是春秋战国时代一位杰出的 医学家。相传他在针灸、脉诊、外科等方面有很深的 造诣。《史记》就有一则关于扁鹊治未病的故事。 有一次,扁鹊路过齐国的都城临淄。国君齐桓侯 气色不好,就告诉他:“大人得了病,目前在浅表的 部位,只要及时治疗,很快就会好的。”齐桓侯听罢 ,摇着头道:“我身体好好的,哪里会有什么病?” 等扁鹊走了以后,齐桓侯对身边的人说:“医生总喜 欢贪图名利,把没有病的人说成有病,目的是想炫耀 自己,邀功请赏。”5天后,扁鹊又去见齐桓侯,并 对他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血脉。”并严肃地告诉他 ,病已经蔓延到了肠胃,再拖延下去就无药可救了。 齐桓侯仍不理睬扁鹊。几天后,当扁鹊见到齐桓侯时 转身就走,齐桓侯很是奇怪,派人来问时,扁鹊说: “病在早期和中期,还可以想办法治好,现在病已经 在骨髓,没有办法治了,所以我只好避开。”又过了 几天,齐桓侯病倒了,他后悔莫及,再派人找扁鹊时 ,他早已离开了齐国。不久,齐桓侯就病死了。 张仲景,名机,东汉末年的名医。他的一生对医 药学有很大的贡献,故后人尊他为“医圣”和“医方 之祖”。《针灸甲乙经》中记录了一则张仲景治未病 的故事。 **,张仲景与侍中(官职名)王仲宣相遇。张仲 景对王仲宣说:“你已经患病了,到40岁的时候眉毛 会脱落,发病后半年就会死去,不过服五石汤可以治 疗此疾。”当时王仲宣20岁,心想自己并没有什么不 适,就没有在意。过了3天,张仲景又遇到他,问: “您服药了吗?”王仲宣谎称服了。张仲景用略带责 备的口吻说:“您现在的这个样子,实在不像服过五 石汤,先生为什么这么轻视自己的生命呢?”王侍中 无言以对。事过20年,正如张仲景所言,王仲宣先是 眉毛脱落,继而死去。 《内经》提出的“治未病”原则,一直被历代医 家奉为圭臬,并得到不断充实与发展。其主要内容可 概括为“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未病 先防是在对疾病的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所能采取的主 动性预防措施;既病防变则是告诉人们要早期发现疾 病,治渐防微,乃为预防的手段。 对于疾病的预防,中医学不但重视调动人体本身 的积极因素,而且很早就开始施行了一些社会性的预 防措施。如基于对某些传染性疾病的认识,我国自秦 汉以后逐渐使用并发展了隔离与消毒的方法;较国外 *早发明了免疫接种法;并且从清代就已开始设立“ 查痘章京”一官,专为检查痘疹而进行检疫。由于人 们观察到某些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与蚊、蝇及老鼠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