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改变摄影的伟大观念

100个改变摄影的伟大观念
作者: [美] 玛丽·华纳·玛瑞恩
出版社: 中国摄影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7.90
折扣购买: 100个改变摄影的伟大观念
ISBN: 9787517910190

作者简介

作者玛丽?华纳?玛瑞恩,美国纽约锡拉库扎大学艺术系教授,荣誉退休后依旧在美国和欧洲讲学并笔耕不辍,并于2008年赢得了“安迪?沃霍尔基金会艺术类作家奖”,她采用将摄影史放到人文学科中研究的方法,不但充分揭示出摄影内涵的多样性,而且把摄影与艺术、科学、政治、社会、大众文化、现代性等等搭界,在西方摄影史著述甚丰的当代,还是获得了新颖的研究意义。

内容简介

这种在屋内墙面上显示出屋外倒转图像的现象,激起了古代欧洲和亚洲思想家们的兴趣,他们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案。到了中世纪,学者们将这一现象理论化,认为光线的特质能够使其穿过任意形状的孔径,将外部世界的风景投射在内部平面上,产生圆形的倒立影像。部分学者还利用这一现象来研究诸如日食这类天文现象,因为如果用肉眼直接观测太阳,会使眼部受伤。他们还试图让阳光透过一个小孔,投影到一个黑暗房间的光滑墙面上。最终,人们用拉丁文将这种技术命名为“暗箱”,也就是英文中“黑暗的房间”的意思。 10世纪,阿拉伯学者伊本·海塞姆,西方普遍称他为“阿尔哈曾”,在实验中不仅使用暗箱技术,同时还提出人类视觉观察与光学相关的理论研究。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思想家列奥纳 多·达·芬奇所使用的暗房,就不再是一个特殊的房间或工具了。他选择的是一间普通的黑暗房间,在开孔处装上镜头以获得.加清晰的影像。对于达·芬奇来讲,摄影暗房.像是一个电影院, 可以不断地放映运动的画面和天空中生动的美景。他认为暗房具有潜在的表现力,它所呈现出的图像可以用笔进行详细的描绘勾勒。到了16、17世纪,暗房与记录生动世界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荷兰艺术家康斯坦丁·惠.斯就曾评论说,与充满活力的暗房图像比起来,绘画作品显得毫无生气可言。人们对于暗房的兴趣日益浓厚,从而也推动了其从一间大的暗房到一个衣橱大小的厢房的外观转变。这种黑暗的厢房中可以容纳一个人,或站或坐来进行绘画创作。镜头现在已经成为必需,同时还可以添加其他设备来增强图像的画质。此外,人们也引入了镜面技术,并利用其反射原理,将原本倒置的图像转变成正常垂直的图像。然而,画家绘制同一场景的次数总是有限的。越多的人使用暗房,对于暗房外部构造的改变欲望就越强烈。人们创造出的所谓“小房子”,实际上是一种用帘布装饰的轿厢或是能够容纳一个人的帐篷。但直到“暗箱”不再以“房间”的形式出现,其外观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暗箱”变成了一只方便携带的小型箱子,一般都是由木头制成。如此轻便的配置,几乎任何领域的人都能够使用它,包括博物学家、科家、地理学家、艺术家以及业余爱好者。尽管如此,房间大小的暗房并没有被.抛弃。事实上,如今在全世界的许多地区,它 们仍旧作为游览景点供人们参观体验。几乎每一位摄影术的发明家都曾经拥有一台便携式照相暗箱,它的主要作用似乎就在于促使发明家冥思苦想“如何能将那些动态和静态的画面.保存并制作出来”。 ▲书中详细说明了每个重大观念是如何发生,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来,才有了摄影这个对我们来说如此重要的爱好。玛瑞恩女士围绕着摄影史的相关事件、发明、运动,陈述史实清晰明了,上下章节一气呵成,不仅讨论了摄影技术重要的发展进程,而且还阐述了技术背后的哲学思想和艺术运动如何催生摄影.的巨大变化。另外,每个章节都短小精悍,很容易拿起和放下。 ▲这套极具启发性的图书记载了有史以来,艺术、设计、建筑、摄影、电影、时尚、平面设计等领域.具影响力的观念。各书篇章大致依年代顺序排列,每一个观念涵盖了事件、发明、技术、运动等为该领域带来重要改变的人、事、物,每一个观念又都以简明的文字搭配.的图像呈现;它不是各领域经典创意的简单罗列,而是对其产生的契机、起到的作用、实践的发展等的有机梳理;通过这样的梳理使读者了解一种艺术流派或者艺术形式的演变历史,从而能.专业地品味当今的艺术。 ▲本套丛书中每一本书都由该领域专家执笔,深入探讨该书主题,既可作为深入认识相关领域的历史性参考书,也是可据以实际运用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