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爷之孙--中国家庭关系个案研究/李银河文集

一爷之孙--中国家庭关系个案研究/李银河文集
作者: 李银河//郑宏霞
出版社: 内蒙古大学
原售价: 24.00
折扣价: 16.40
折扣购买: 一爷之孙--中国家庭关系个案研究/李银河文集
ISBN: 978781115740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老大文奎和老二文禄的行当已经成为历史——北京再也没有棚匠这个职 业了。当年,人们办红白喜事,全都讲究搭棚子,大概是因为住房都不宽敞 ,办喜丧事又是办得越大越排场,越有面子,是显示家庭社会地位的大事, 疏忽不得,于是棚匠这个行当就应运而生。据说这哥俩都有副好嗓子。起棚 子时喊号子招呼大伙干活,嗓子好是很重要的。这一嗓子“上高嘞——”老 远老远都能听得见。 文奎娶的是一位丁氏姑娘,这位丁家姑娘有一位声名显赫的兄弟叫丁永 立,乃是京剧武生戏的宗师,专教武打戏,是演猴戏的李万春、李少春的祖 师爷。这位兄弟有钱有势,见老姐生活拮据,常常在去天桥听戏的路上拐个 弯来看看老姐。见到姐姐,放下点钱,一声不吭,转身就走,连口水也不喝 ,一副不愿搭搁穷亲戚的样子。 林丁氏一生生育过三个孩子,心宽体胖,成天乐呵呵的。等到她老了, 就变成一个胖老太太。一到夏天,她就爱光膀子。好几位小辈都记得她这种 做派,说她的**像一对鞋底子,热了往肩膀上一搭,那样子十分壮观。宝 森说:女人哪,做姑娘时是“金的”,做媳妇时是“银的”,生了小孩以后 就是“狗的”了。我们至今在河北农村还能见到老女人夏天光膀子不避外人 的习俗。 文奎和丁氏所生的儿子宝清按血统讲虽是林家的长子长孙,但他在叔伯 兄弟的“大排行”中却是老二,因为他比叔叔文禄的儿子宝良出生晚。宝清 还有两个妹妹——大虎和二虎,她们俩分别在29岁和19岁上死去,姐姐死于 生育,妹妹死于肺病,俗称“女儿痨”,还没出嫁就死去了。这个家庭里有 好几位死于肺病。这种传染病过去没有**药,十人得病九人得死,成为夺 去人们生命的一个主要原因。生育时的孕妇死亡在当代中国也快要成为历史 了,但在20世纪初年,这种死法不仅在广大农村极为常见,就是在北京这样 的大城市,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 林宝清性情淳朴憨厚,但又十分要强,这种性情与他后来的惨死不无关 系。 年轻时他没有事情做,叔伯兄弟宝良想帮帮他,就给了他一点本钱,让 他开了个小酒铺。可是他手脚笨,又不太会说话。**,一位老太太来打酒 ,他拿起酒舀子给老太太舀酒。舀的时候应该直上直下,才能舀满。可他一 舀是歪的,便气得骂了自己一声“*蛋”,又重新舀,舀起来又是歪的,他 又骂一声“*蛋!”这样“*蛋、*蛋”了好几次,就是舀不好,老太太实 在看不下去了,说:“小伙子,你就这么做生意呀!好在我是个老太太,要 是那些大姑娘小媳妇的来打酒,你也这么*蛋*蛋的,行吗?”宝清把他遇 到的困境告诉了大哥宝良,宝良哈哈大笑,让他不要再做酒铺了,介绍他去 同仁堂当了伙计。 由于宝良在同仁堂是老板的红人,宝清人又老实可靠,就把碾珍珠的重 要差事交给了他。这个活计不能交给不可靠的人来做。有人说,如果宝清碾 珍珠的时候偷偷抓上一把藏起来,他早就发财了,可是宝清老实,他可不干 这种事。他还负责监督“戥子”(天平),称配药所需的金子和珍珠时,宝清 负责监督分量的准确与否。他从来没有利用职务之便往家里捞过好处。 沾了宝良的光,宝清在同仁堂地位不低。同仁堂的职工餐厅分三六九等 ,老板吃的是头席,有*鸭鱼肉;拉抽屉配药的吃二席,没有*鸭,只有炖 肉;打杂的吃三席,没有肉。在哪个席吃饭是每个人地位的标志。宝清干的 是二席的活计,吃的却是头席的饭。每月的初二和十六,同仁堂里都要摆酒 席,他上的也是头桌酒席。每天一到饭时,伙计会大声唱道:“林宝清,头 ——席——”这对于自尊心极强的宝清来说是很重要的。 宝清娶了一位旗人姑娘何氏,据说以前是禁止满汉通婚的,直到西太后 的时代才开了禁。20世纪初年,能娶到旗人姑娘的也不一定是富贵人家,因 为清朝被推翻之后,旗人的钱粮就没有了,贵族身份也随之丧失。八旗子弟 全都败了家,因为他们不但不会挣钱,还特别会花钱,个个过惯了公子哥的 生活,女孩子要是嫁了他们,就得跟着他们*罪。因此,许多旗人姑娘找到 个能养家糊口的汉人,也就嫁了。 这位旗人媳妇为宝清一连生了四个儿子:联启、联富、联强和小儿子联 孝。孩子多,负担重,偏偏这时大哥宝良的庇护人死去,大哥丢了同仁堂的 差事,宝清家的生活也开始走下坡路,每况愈下。小儿子病饿交加,瘦得只 剩一个大脑袋,小胳膊细得像麻秆。何氏捏着一大叠当票向亲戚们求告,谁 要是能帮助点钱,就把儿子给他。可是亲戚们也都不宽裕,谁也拿不出钱来 接济他家。*后,夫妻俩不得不找了一户家境殷实的小贩人家,忍痛把小儿 子卖给了人家。 小儿子被卖掉之后,宝清饱*摧残的精神**垮掉了,据说他发了精神 病,每天都得由妻子护送到工作的地点去。有**他发了病,突然跳进了院 里那眼两丈多深的深井,被守夜的人救起,就此卧*不起,一蹶不振。他在 39岁的壮年辞世,死后人们发现,炕席竟然少了一大截,原来是在他病饿交 加、神志不清时吃下去的。他死后家里没钱给他下葬,儿子们穿着孝服到处 去磕头化缘,亲戚们给凑齐了棺材钱才算把他下了葬。 丈夫死后,何氏靠给人当保姆养活三个儿子,还要伺候婆婆,*子过得 十分艰难。大儿子联启小小年纪就去学徒,老二和老三到处去打点小工帮助 家用。到这时,这个家庭已经沦落成了典型的城市贫民家庭。 老二联富和老三联强干过的小工可就太多了,其中许多是现在的孩子们 闻所未闻的,试举几例。 打执事:在红白喜事时给人家打幡。办丧事时,主家打的叫正幡,雇的 这些孩子们打的是偏幡,有时还举一种叫“花柳”的东西,那是一根长棍上 面有许多纸穗子。办喜事时,孩子们打的是伞和扇子。有工头把这些十一二 岁的孩子们雇来打幡打伞,主家把钱给工头,他扣一部分,其余分给孩子们 。 拉小襻:那时的人们大都用人力木制排子车运货,大人驾车把,雇一两 个小孩在车两边拉绳套,省点力气。 拉冰块:那时没有制冷设备,就靠冬天从湖里把一块块的冰块拉到冰库 里,夏天卖给需要冷冻食品的生意人。联富拉冰那年才15岁,别人拉一块, 他拉两块,又冻又累落下了哮喘的毛病,就为了给家里多挣几毛钱好买棒子 面(玉米面)。挣到钱还要赶紧往家赶去买面,不然到了下午棒子面又会涨价 。 卖烂摘手:果子市上运来水果,老板先把好果子挑走,把有疤瘌的廉价 卖给这些小孩。小孩再拿去卖给做苦力买不起好水果吃的穷人。 卸西瓜车:夏天到了西瓜上市旺季,孩子们帮助乡下来的西瓜车递西瓜 ,卸完车后,人家给几个小钱、半只西瓜作为报酬。 …… P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