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童年——数字时代的情感幸福](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0907/02/20230907021140369.jpg)
出版社: 上海教育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52.20
折扣购买: 21世纪的童年——数字时代的情感幸福
ISBN: 9787572019548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是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帮助成员国政府制定和协调有关政策。OECD教育与技能司组织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PISA测试,并针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提供了政策建议。
21世纪的童年——数字时代的情感幸福 文 摘 内容提要 当代童年的本质是什么?与过去相比,年纪更长、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家长日益注重对儿童的教导,在子女的教育中发挥着更积极的作用。新技术为儿童的自我表达、信息检索和社会化赋能。儿童随时随地的需求,可能只需要一通电话或某个应用程序里的一条信息就能得到满足。借助多种手段,当代儿童的生活明显得到了改善: 更好的医疗服务、公共安全以及对身心健康的支持。 与此同时,新的压力也在萌生。21世纪的儿童患有更严重的焦虑,其原因包括想要在竞争愈发激烈的教育环境中脱颖而出,因而压力倍增。一旦儿童拥有自己的电子设备,这些帮助父母与儿童保持联系的技术,也使得监管子女的行为变得更加困难。无处不在的数字世界给儿童带来了新的风险,如网络霸凌。这些风险从校园到家庭,始终伴随着儿童。 我们迫切需要检视当代儿童的生活,更好地理解这对教育意味着什么。学校和教师如何与家长和社区一起共同努力,对儿童加以保护和指导?与此同时,仍然允许他们保持孩童的本真,在犯错中学习和成长。本书探讨了教育系统的潜力,目的是积极适应并跟随社会的发展,重点关注儿童的情感幸福和对数字技术的使用。 第一部分 背景描绘: 21世纪的儿童 第一部分分析了数字技术和情感幸福的发展趋势。第一章对全书进行了概括介绍,讨论了21世纪儿童的概念,并确定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以及同等重要的,哪些方面没有发生变化。第二章讨论了比过去更早涉足互联网的儿童对数字技术日益普遍的使用,分析了对政策造成挑战的一些紧迫问题,如数字公民身份和网络霸凌,以及这些挑战之间的相互联系。第三章的内容涵盖了情感幸福指标的发展趋势,以及趋势背后的一些保护性和风险性关键因素。这一章还审视了一些更紧要的政策挑战,如焦虑、压力和精神疾病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部分21世纪儿童的人际关系 第二部分关注的是儿童的人际关系和他们生活中的支持性角色,包括父母和同伴。第四章对有关积极和支持性人际关系重要性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概括介绍了各种养育方式并对友谊进行了研究,包括现实生活中和虚拟世界里的。第五章进一步分析了线上和线下的友谊关系。线上关系是否已取代线下关系,改善了友谊的网络并赋能了弱势群体?第六章探讨了数字育儿实践,专门以“晒娃”(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子女信息的做法)为例,分析了这样做不仅会危及儿童的权利和隐私,还会对亲子关系和儿童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第七章讨论了气候变化、流离失所、日益增长的个人主义倾向和数字化等全球趋势,如何对青少年的成长、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第三部分 互联网上的机会与风险: 保障儿童情感幸福 第三部分从儿童情感幸福的视角出发,剖析了互联网带来的机会和风险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第八章回顾了有关儿童上网时间的研究,强调数字技术对儿童的影响还缺乏确凿证据,需要更仔细地考量在研究结论和政策制定中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第九章探讨了社会不平等背景之下,数字化所带来的不同结果,特别关注最弱势群体——未就业,也未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年轻人。第十章报告了2012年OECD《保护儿童上网的若干建议》的修订情况,强调了儿童上网保护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其特点是必须要与时俱进,并概括介绍了OECD国家对此加以监管的相关举措。 第四部分 儿童作为数字公民: 通过政策与伙伴关系培育数字素养和适应力 第四部分探讨了将儿童作为数字公民,列举各国的案例,以应对之前章节中所提出的诸多挑战。第十一章介绍了各国在缩小数字鸿沟和加强数字素养,同时也兼顾学生的情感幸福方面作出的重要举措,包括对屏幕使用时间加以控制等政策。第十二章关注了作为数字公民的复杂性,包括国家采取的政策,一方面对积极且得到授权的网络用户多加鼓励,另一方面尽可能让网络风险最小化。此外,本章还涵盖了儿童对个人隐私的理解、网络礼仪以及增强网络适应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等问题。第十三章探讨了这些政策在教育的范畴之内的实践意义,并且特别关注了教师教育和伙伴关系问题。 第五部分 后续计划 第十四章聚焦了一些横向主题,它们在与各国共同努力以及本书出版的过程中出现。本章指出了为了给积极主动、品行端正的下一代数字公民赋能,需要填补的知识空白,需要改进的领域,以及政策、研究和实践的下一步方向。 本书旨在分析那些通常不归类于教育传统话语体系的关键性变革,以及可能给教育带来的挑战,提出了应对这些挑战的解决方案,其目的是提供研究和政策选择,帮助各国教育好21世纪的儿童,明确他们在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书中提到的很多发展趋势还在不断变化之中。教育系统的工作是要努力保持领先,或至少是走在变化趋势曲线的前面。 要做到这一点,教育和其他公共部门一样,必须打破壁垒,跨政府部门、跨研究学科开展工作;必须会同日益广泛的社会参与者,包括私营公司和部门;还必须顺应社会和公民的发展不断进化和成长,对变化有所预期,并找到预防性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地应对出现的问题。我们有责任让儿童有效区分现实生活与虚幻世界,帮助并支持他们获得更好的人生起步。 数字时代的童年是怎样的? 还不会走路和说话时,当代儿童就接触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似乎无处不在的数字世界,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情感幸福带来了新的挑战。 我们怎样才能让儿童保持本真,在犯错中学习和成长? 我们怎样才能对儿童加以保护和指导,帮助和支持他们获得更好的人生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