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依丝(精)/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作品
作者简介
阿纳托尔·法郎士,法国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1873年,法郎士出版了诗集《金色诗集》,开启了个人文学创作之路。1881年,出版长篇小说《希尔维斯特·波纳尔的罪行》,由此名声大噪,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还因此获得了法兰西学院奖。此后,法郎士又陆续发表了小说《让·赛尔维安的愿望》《阿贝依》《恐惧的祭坛》《友人之书》等,出版了四卷本文学评论集《文艺生活》。 19世纪90年代初期,法郎士连续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分别为《苔依丝》和《鹅掌女王烤肉店》。 此外,法郎士的主要作品有四部曲长篇小说《现代史话》【分别为《路旁榆树》《柳条编成的女人》《紫水晶戒指》《贝日莱先生在巴黎》】,以及《克兰比尔》《在白石上》《企鹅岛》和《诸神渴了》等。 192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简介
莲花篇 那个时候,沙漠里住着许多隐士。尼罗河的两岸,分布着以木板和泥土砌成的小房屋。那些都是隐士们亲手建造的,各间房屋坐落的距离,使居住的人既能孤独营生,又能于必要时得到相互帮助。那顶着十字架的圣堂,远远近近临着许多的小房屋。僧侣们每逢什么节庆日都到郡边的圣堂里去做弥撒。在尼罗河的边际上,还有几座修道院,院里的人各自幽居在各人的小房间里,他们绝不聚集在一处生活。假使他们聚集在一处生活了,也是为了要更加真切地尝味那孤独的滋味。那种隐遁的修士们和修道者是非常节食的, 每天到太阳落山之后,才吃他们的面包,夹着一点儿食盐和意沙泊(Hysope)的叶子,这便算他们一天的食粮了。有几个人,还要深入到沙漠里去,窑洞或坟墓便是他们的居处,他们经营着一种更特别的生活。 他们都谨守着禁欲主义,穿戴惩戒自己的带子和罩满眼睛的肩挂。长夜的默想之后,便去睡在光秃秃的地上,祈祷、唱圣歌。总之,他们每天都在完成伟大的忏悔的苦行。为了想到人类生来的罪孽,他们不仅拒绝了肉体的快乐和满足,而且拒绝了那时候的人以为人生所必需的调养。他们以为四肢的疾病足以使我们的灵魂健康, 又以为身体的溃烂和创伤正是肉体最光荣的装饰。他们如此这般地实现那先知的预言了——原来先知说过 :“沙漠里将布满花朵。” 在这圣地旦白衣特居住的隐士们,有的在禁欲消磨他们的岁月和默想的生活里 ;有的编织椰子树的纤维,或者稻麦收获时受邻近的农家雇佣,去换得他们的食粮。但是异教徒都瞎疑心他们中间有几个是做强盗过日子的,或是加入到流浪的阿拉伯人中间去掠夺旅行商人的。然而实际上,这种僧侣所最最轻视的,便是财富,他们德行的熏香是一直升到天上去的呢。 天使们扮着青年人的样子,手里拄着拐杖,像旅行的客人一般, 来访问他们 ;至于恶魔呢,都套上了爱底洼人(埃及南部一地方的人民)的面貌或者扮作野兽,徘徊于孤独的修士们的四周,想把他 们来诱惑。到了早上,僧侣们带了水壶到泉源那边去取水的时候, 他们瞭见沙面上印着萨底儿(人面豚足有角之魔)和桑督儿(半人半马之怪物)的足迹。如果从精神的实际状态想起来,圣地旦白衣特真是一个战场,时时刻刻有天国与地狱的身体的战争,尤其是在夜间。 那种禁欲的人,被那永受诅咒的恶魔们凶狠地袭击着,他们靠着断食、忏悔、苦行等种种方法,以及靠着上帝与天使的帮助,才保全了他们自己。有时候,肉体的苦闷像铁针一般凶狠地刺碎他们的身心,于是他们便唤出痛苦的呼声来,那号泣的声音,正和那满天星斗的夜间传来的恶狗的喊声相呼应。那时候,恶魔们便装扮成诱惑人的美貌,到他们的面前来了。原来恶魔是丑陋的,然而有时他们都会套上美丽的外貌,他们的本来面目便给藏起来了。但旦白衣特的禁欲者们,在他们的小房间里,恐怖地瞧见种种淫逸的幻影, 并且这种幻影就是在世俗的逸乐也没有那样的荒唐。幸而他们有的 是十字架,终而没有被诱惑。那些恶魔们还原了他们本来的面目, 到黎明时便充满着羞耻愤怨而远离了。因此,在破晓的时候,遇见 一两个连哭带逃的恶魔是绝非少有的事。有人询问他时,他便回答说: “我流泪,我呻吟,因为有一个在这儿的天主教徒用鞭子来打我,用 毒药来赶走我。” 沙漠里的老僧侣们权力很大,犯罪者和无信仰者都在他们的权力下面。他们的慈悲有时简直慈悲到可怕的地步。他们坚持从使徒那里得到权力惩罚那种对于真的天主的亵渎,凡是受了他们惩罚的人,简直没有什么可以挽救的了。近村的人民甚至亚历山大城的百姓,都恐怖地讲过,大地曾张开嘴来,吞灭那种被僧侣鞭笞过的恶人。因此,老僧侣们在无赖的眼中很是可怕,在滑稽的戏子、小丑、娶妻的僧侣、娼妇的眼中尤其可怕。 这种基督徒的功德真厉害,甚至能使猛兽屈服在他们的权力之下。据说一个隐遁的修士,到临死时,竟会有一头狮子走来,用脚爪替他挖了一个墓穴。那个圣徒,看见狮子来替他挖墓穴,知道是上帝召他到身边去了,于是与他的道兄们接吻告别。接着,他因为死后能够睡到上帝的怀抱中而感到快乐,便快活地去安眠在墓穴的中间。 却说,那个年纪已经一百多岁的安东尼自从和他最亲近的弟子——麦山儿和亚麦达,退隐于郭尔静山中之后,在旦白衣特地方上, 简直没有一个僧侣的修行,能比得上汪底诺的僧正巴福尼斯的了。讲到实际,爱勿冷和塞拉比斯翁所管辖的僧侣确实最为众多,修道院里精神的行动,以及肉体的行动,确实都很好,可是在苦行这一点上,总不及巴福尼斯。原来巴福尼斯断食的本领真大,他会三天三夜不吃一点儿食物。他戴着一根顶硬的毛织的惩戒带,早晚鞭策他自己,并且常常将前额俯贴在地上。 他的二十四个弟子,在他的小屋子旁边都造起他们的房屋来, 模仿他的苦行。他以耶稣基督之故亲热地来爱他们,并且时时训诫他们的忏悔。在他的精神的儿子中间,有几个是做过多年强盗的, 他们受了这位圣洁的僧正的教诲而感化了,而进了修道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是这样的纯洁,便感化了其他的同道者。阿比西尼亚女王身边的一个厨子,也受了巴福尼斯的感化而做了基督徒,时时流着感恩的眼泪 ;还有做助祭的弗拉文,能认识经典,而且说话说得很好,也受了感化。但是巴福尼斯弟子中间,最可爱的一个却要算那名叫保罗的年青乡下人,绰号叫作老实人,因为他是非常天真烂漫的。人家都嘲笑他的老实,但是上帝却爱他,显现出幻象来给他看, 并且赐给他预言的才能。 巴福尼斯训诲弟子,以及实行禁欲主义,便是他的圣洁的生活。他又常常对着圣书默想,这是要从那书中找出种种比喻来的缘故。所以年纪虽然还轻,他的功德却很多了。恶魔胆敢袭击那种善良的隐士,却不敢走近他的身边去。月明之夜,有七匹小小的野犬,在他屋子前面,一动也不动,静静地,竖起了耳朵坐着。大家想来, 这是靠他清净的品德的力量,才得把这七个恶魔停留在他的门槛之前。巴福尼斯生于亚历山大城里的贵族之家,父母让他受过世俗的教育,他也会被诗人的虚伪所诱惑。在少年时代,他的灵魂是昏迷的, 他的思想是混乱的,因此他相信人类在段家里翁的时候遇到过大洪水,并且因此他和他的同学们讨论到自然,甚至讨论到天主的特性以及是否存在。那时候他的生活正是异教徒面目的糊涂生活。他想起了这一个时代,总是不禁要羞愧的。他屡向他的道兄们说 :“那个时候,我简直像放在那虚伪的欢乐的釜镬里沸煮。” 他的意思,就是说他以前吃的肉是烹调得十分精细的,并且常常到公共的浴堂里去洗澡。这样的世俗生活,一直到他二十岁时才止。他说这种生活,与其叫它为生活,还不如称之死亡的好。但是自从受教于司铎麦克林之后,他就变成一个新的人了。 真理一直深入到他的心底,他常说真理有如一把刀子刺入了他的身心。他拥抱了加尔凡山(基督被难山)上基督的垂询,他崇拜那十字架上的基督。他受过了洗礼之后,尚未习惯束缚的羁縻,还在异教徒中间住了一年。但是有一天,他走到一个圣堂里去,他听见助祭念着圣书里的一节道 :“如果你要做个完全的人,那么你去把你所有的一切都卖了,卖下来的银子去散给穷人。”立刻,他就卖掉他的财产,把银子用来布施穷人,并且他就经营起了修道的生活。 他远离俗世已有十年,他不再在肉的欢乐的釜镬里沸煮了,他是积功积德地浸在忏悔的熏香里。 《苔依丝》中,作者将希腊亚历山大城和基督教两个世界巧妙融合为一,极力写出了希腊文明幸存者在基督教的鞭笞下的痛苦之状。书中,怀疑主义正处于顶峰时期,到处都是神秘与唯美主义的夜夜笙歌,把酒言欢。天使和魔鬼转化为人的样子,来到教会神前和新希腊主义哲学家的周围,对人类的灵魂心存怀疑,那个时代心灵的虚无主义色彩充满故事。但这个故事的一些段落却十分优美,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在孤独的沙漠中,隐居者们在画柱上传道,抑或是在木乃伊坟墓中做梦。 阿纳托尔·法郎士先生——您继承了法兰西语言,它是一种让人赞叹不已的工具,这种民族语言如此高尚典雅,著名的法兰西学院之所以会尊敬地捍卫它,主要是因您为其增添的光彩,它才会在这纯洁的环境里让人羡慕不已。您手中掌握着这个明晰而又锐利的出色工具,您可以灵活地运用它,它也在您的手中闪耀出了最美的光芒。您曾出色地运用它创造出了真正法国式的杰作,这种优秀的作品的风格是非常精致的。我们所仰慕的并不仅仅只是您的艺术,我们同样也尊重您的创作天赋,对于您作品中很多高贵的篇章所显现出来的宽容与怜悯之心,我们也极其欣赏,为之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