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兴衰三百年

大明兴衰三百年
作者: 吴晗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大明兴衰三百年
ISBN: 9787511382856

作者简介

\\\\\\\\\\\\\\\" 吴晗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早年考入中国公学,成为胡适门生,于史学初露锋芒,深受赏识;后入清华专攻明史,在大学期间写下四十多篇论述,颇受当时史界名流青睐;大学毕业后,留校讲授明史。 代表作有《朱元璋传》《历史的镜子》等。\\\\\\\\\\\\\\\"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反抗与镇压:农 民起义与王朝更替明太祖的 建国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国 家的含义。近几年来的学术 讨论中,有人往往把我们这 个时代关于国家的含义等同 于历史上的国家的含义。这 是错误的、不科学的。我们 今天所说的国家,包括政府 、土地、人民、主权各个方 面。由于政权性质的不同, 国家可以分为人民民主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民族主义 国家等。历史上国家的含义 就跟这不一样。简单地说, 历史上的国家只能是某一个 家族的政权,不能把它等同 于今天我们所说的国家。曹 操的儿子曹丕临死前写了一 篇遗嘱,说:“自古无不亡 之国。”这里所说的“国”是 什么呢?就是指某个家族的 政权,是指刘家的、赵家的 、李家的或者朱家的政权。 这些政权经常更替,一个灭 亡了,另一个起来。所以曹 丕说自古无不亡之国。但是 一个政权灭亡了,当时的国 家是不是也灭亡了呢?没有 。。譬如汉朝刘家的政权被 推翻了,曹操的儿子做了皇 帝,还是有三国,我们的历 史并没有中断。曹家的政权 被推翻了,司马氏做了皇帝 ,国家也没有灭亡。所以, 历史上的所谓亡国,是指某 一个家族的政权被推翻,国 家还是存在的,人民还是存 在的。因此我们所说的明太 祖建国,也是指他建立的朱 家的政权。这个国跟我们今 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本质 的不同,它只代表一个家族 、一个集团的利益,而不代 表整个民族的共同的利益。 把这个含义弄清楚,我们才 可以讲下面的问题,就是朱 元璋的政权依靠的是什么。 一、土地关系问题 要讲土地关系问题,不 能不概括地讲讲当时的基本 情况。 在14世纪中叶,大致是 从1348年到1368年的二十 年,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 义、农民战争。规模之大, 几乎遍及全国,从东北到西 南,从西北到中南,到处都 有农民战争发生。不单有汉 族农民参加,各地的少数民 族也参加了,如东北的女真 族(就是后来的建州族)、西 南的回族都加入了斗争的行 列。时间之久前后达二十年 。战争激烈的情况,在整个 历史上都是少有的。 在二十年的战争中,反 对元朝的军事力量大致可以 分为两个体系:一支是红军 。因为参加起义的人都在头 上包一块红布作为标志,在 当时政府的文书上称为“红 军”,也有个别的叫作“红巾 军”。这是反对元朝的主要 力量。现在有些历史学家不 大愿用“红军”这个名称,大 多称为“红巾军”。大概有这 样一个顾虑:怕把历史上的 红军同我们党建立的红军等 同起来。在我的记忆里有这 样一件事:大约二十年前, 国民党政府的一个什么馆, 要我写明史。书写好之后交 给他们看,他们什么意见也 提不出来,最后说:你这上 面写的“红军”改不改?要改 就出版,不改就不出版。我 说:不出版拉倒!(这本书 现在没有出版。)④他们怕 红军,不但怕今天的红军, 也怕历史上元朝的红军,因 此他们要我改掉。我不改, 因为根据历史记载,这支起 义军本来就是红军,不是白 军。这不说明什么政治内容 ,而只是说他们头上包了一 块红布而已。红军又分成两 部分,一部分在东边活动, 另一部分在西边活动。具体 地说,东边是指今天的安徽 、河南、河北一带,西边是 指江汉流域(长江、汉水流 域)。江汉地区的红军很多 ,包括“北琐红军”和“南琐 红军”。另一支是非红军系 统:在浙江有方国珍,在元 末的反元斗争中,他起兵最 早;在江苏有张士诚;在福 建有陈友定。这三支军队都 不属于红军系统。当时为什 么能爆发这样大规模的农民 起义呢?我想在讲元朝历史 的时候已提到了。这里就不 再重复。 下面讲讲红军提出了一 些什么问题。 红军当中的一些领导者 ,他们在反元斗争展开之后 发布了一个宣言(当时叫檄 文),里面有这么两句话:“ 贫极江南,富称塞北。”(文 件的全文已看不到了,只留 下这么两句。)这说明什么 呢?说明红军反对元朝的统 治,要推翻元朝的统治。这 是一个有各族人民参加的阶 级斗争。当时元朝的政治中 心,一个在大都(今北京), 一个在上都。元朝政府经常 派出很多官吏和军队到南方 去搜刮物资,把这些物资运 到北方去供少数人享受。元 朝的皇帝在刚上台时,为了 取得军事首领、部族酋长的 支持,对他们大加赏赐,按 照不同的地位给他们金、银 、绸缎一类的物资。遇到政 治上有困难时,为了获得支 持以巩固自己的统治,也采 取这种办法。每次赏赐的数 目都很大,往往要用掉一年 或者半年的收入,国家财政 收支的一半甚至全部都给了 他们。那么,这些物资是从 哪里来的呢?是从全国人民 身上搜刮来的。几十年光景 ,造成了“贫极江南,富称 塞北”的局面。这样的统治 使老百姓活不下去了,他们 就起来斗争,改变这个局面 ,所以提出了这样鲜明的口 号。 P1-3 \\\\\\\\\\\\\\\" ★史学名家吴晗通俗讲史系列,一本书读懂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和博弈法则,重现明代政治的运作机制与社会生活细节。 ★在暗潮汹涌的官场较量中进退自如,于争名逐利的权利斗争里稳操胜券。 ★“建都南京”“锦衣卫”“东西厂”“资本主义萌芽”“戚继光抗倭”“明末党争”“女真崛起”……重现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外交和人物等各方面的全景图画与生动细节,了解其因何而兴,因何而亡。 ★全书36万字,400余页,700余条注释,超大容量,超值内容,看清大明王朝的真实面貌。 ★精装双封设计,选用细腻柔软的内文纸,赋予阅读精美舒适的体验,亦是典藏佳品。 ★北大教授郑也夫、复旦教授樊树志、《显微镜下的大明》作者马伯庸推崇备至的史学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