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虚养肾养气血

补虚养肾养气血
作者: 杨力
出版社: 吉林科技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1.89
折扣购买: 补虚养肾养气血
ISBN: 9787557899783

作者简介

杨力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专家 行医50余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博士生、硕士生主讲《易经》《黄帝内经》40余年。近10年来,其数千场公益讲座深受国人喜爱,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北京卫视、湖南卫视、辽宁卫视等媒体进行中医养生知识的科普宣传。学术代表作有《周易与中医学》《中医运气学》《中医疾病预测学》;养生科普作品有《脾不虚病不找》《五谷杂粮养生粥》《杨力教授讲心脏健康》《老老恒言精选养生粥208道》等。

内容简介

先调脾胃再进补 很多时候即便身体真的虚了,也不能一上来就补,而应先调理脾胃,固护胃气,在这个基础上再补,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能否进补关键在脾胃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元气之本,人体一切生命活动和脏腑功能均依靠气血的供应。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提出“养生要以脾胃为先”的观点,把脾胃作为调补身体的基础和轴心。脾胃之所以是生命健康的轴心力量,主要是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脾胃输送的营养物质。所以,受补还是不受补,关键在脾胃。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消化吸收能力才好,进补才能有效。 不受补的人怎么调 素体脾虚的人经常食少腹胀、少气懒言、大便溏稀、肢体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这样的人应在进补前吃一些健脾的药,如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之类,也可多用山药、白扁豆、薏米、白术等炖肉吃。在脾胃功能有所恢复、脾不虚时再进补,才能正常消化吸收。 老年人及儿童消化功能比较弱,胃常有积滞宿食,出现不思食或厌食,进食后胃部饱胀,口臭便臭,苔腻脉滑实。这时应先消食和胃再进补。方法是饭前先服陈皮、山楂、神曲等开胃药,饭后可服香砂养胃丸,也可适当服用平胃散或保和丸。平常可用炒谷芽、炒麦芽泡水喝。 1.中国中医科学院杨力教授分享数十年养生经验,用家常话道出养生防病大智慧。 2.针对现代人多发的精气亏、身体虚、面色差、常失眠、免疫力低、易感冒等问题,给出详细的调养方案,让每个人都肾不虚、气血足、身体棒! 3.32种特效补养食物,吃出健康好体质,增强免疫力;15个特效穴位,按按捏捏就补身体;20个强身健体小动作,让身子骨更硬朗,百病不侵!17种体虚症状对症调理,从此不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