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十讲(从探究实证到开放创造)/白马湖书系

批判性思维十讲(从探究实证到开放创造)/白马湖书系
作者: (加)董毓
出版社: 上海教育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2.85
折扣购买: 批判性思维十讲(从探究实证到开放创造)/白马湖书系
ISBN: 9787544490238

作者简介

董毓,批判性思维教学与研究学者。曾在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接受理工科和哲学的本科及研究生教育。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逻辑和科学方法硕士,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逻辑和科学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西方学习和从事批判性思维教学,是迄今为止*一在东西方大学都教授过批判性思维课程的华人学者,近十年来发表批判性思维论著数十部(篇)。其教材《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受到世界著名专家的高度赞誉和推荐。

内容简介

应该支持行业办大学吗?   I. 导言   问题和立场: 最近出现了由行业或企业筹建的大学,比如中国能源大学和中国核工业大学。对此争议纷纷。自1998年,我国将行业院校办学与中央部委脱钩,转为地方办学,它代表从学习苏联模式转为效仿美国大学模式,走综合性大学路线。现在重新出现行业办学,反对者认为这是走回头路。本文认为,为了满足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支持行业办学,但需要慎重论证和实施。   概念澄清: 行业院校指由中央部委和企业主办、以培养行业需要的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   II. 论证   一、 支持论证(正):   1. 目前综合性大学很多千校一面,大而全,落后、封闭,脱离实际、脱离发展的现象十分严重。不能满足行业所需人才。   2. 想做“万能大学”,最后其实是“不能大学”。行业办学能直接贴近专业的需求,集中兵力发展优势专业,有利于发展特色。   3. 由懂得专业需要的行业人士来办学,教育将更贴近实际,改变缺乏有特色的科研和行业人才的局面,能有力支持行业发展。   4. 行业的国家级资源配备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有利于打破地方观念、资源和利益的局限。   5. 历史证明: 过去划转地方的院校,贪大求全,丧失强项,不能培养人才,学校质量下降。而少数被行业保留的院校不但都保持了特色,也都跻身国内高水平大学之列。   6. 已经认识到,高水平的学校不能保证有高水平的专业,而特色鲜明的优秀学科才是培养人才的着力点,这也符合“双一流”建设理念。   7. 目前基础薄弱、需要快速突破高新技术领域紧缺专业人才的困境,对此行业院校是有力措施,这将有助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二、 反对论证(反):   1. 世界一流大学都是综合性大学,说明只有综合性大学才能提供高水平的教育。   2. 重新走行业主办的突出专业培养的大学是走回头路,违反历史潮流。   3. 综合性大学学科齐全,有利于培养综合性人才,这才是未来的需要。未来需要跨学科的通才,而不是狭隘的只有某一专业知识的毕业生。   4. 综合性大学人文氛围好,对人的全面成长有利。专业性大学教育内容只关注科学技术的学科知识,不但专业分工狭隘,知识面窄,而且缺乏思考和创新的素质。   5. 行业的特殊要求可以通过在职教育、继续教育满足。还可以进一步加强现有的众多职业专科院校,满足各专业需要。   6. 最理想的状态应是行业与高校合作,在现有基础上打造适合本行业的发展道路,而不必另起炉灶。这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校企合作途径。应创造更多条件,鼓励高校与行业加强联系,无论从效率、资金投入上来看,都比新办院校要划算得多。   7. 行业办大学或形成一定垄断,自己培养的人才自己用,这不是一个好的方向。   三、 对反对论证的回复(正的修正):   1. 行业办学并不否定综合性大学建设“双一流”的主力地位。但现状是它们许多专业重复设置而且平庸。每年毕业生数以百万计,但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寥寥,拖了科技发展后腿。   2. 评估政策要立足现实,不能根据书本或者前人是否做过为准。现在的行业办学不是单纯重复过去,是更高层次的发展。   3. 行业大学确实也应该配套相关学科,合理设置课程和选课制度,使学生多学科学习。   4. 能力培养和学科学习并不矛盾。行业办学也要有人文素质熏陶,将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育结合于知识教育之中。   5. 高新技术的人才培养需要尽早从大学新生选拔开始,不能完全由在职教育、继续教育或者高职院校的教育满足。   6. 多年来,校企合作受到各种价值对立因素制约而每况愈下,强迫联姻也是有名无实。行业办学使高校与行业成为利益共同体,这样,资金和资源利用的效率其实更高。   7. 行业办学不会垄断,可以和 联合办学,纳入正规评估体系,为国家培养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