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彩图注音版)

千字文(彩图注音版)
作者: 曾琴
出版社: 黑龙江美术
原售价: 15.80
折扣价: 7.11
折扣购买: 千字文(彩图注音版)
ISBN: 9787531866510

作者简介

曾琴,小学一级教师,毕业于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一线工作了十五年,多次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爱好文学写作,在各类杂志报刊发表文章多篇。

内容简介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 昃 ,辰宿 列张 。 天地玄黄:就是“天玄而地黄”。“玄”在颜色上指的是深青近于黑的颜色,在意义上指的是高远、深邃、高深莫测。“地黄”指那水的颜色是黄的,土的颜 色也是黄的,农作物黍、稷等都是黄色的。洪荒:指地球形成以后的早期状态,那时的地球还处在混沌蒙昧的状态中。盈:指月亮盈满。昃:指太阳西斜。辰宿:星宿。宿,单颗的称星,一颗以上的一团星、一组星,就称为宿。列:排列、陈摆开来。张:张布,展开挂起来。 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广阔的天地形成于远古的混沌时代。白昼太阳当空照,黄昏以后渐渐西沉。入夜则月亮升起,渐圆渐满,群星分布在天空。 盘古开天辟地 万物之初,一只“鸡蛋”包含着整个宇宙。“鸡蛋”里是一片混沌,漆黑一团,没有天地,没有日月星辰,更没有人类生存。可是,在这片混沌黑暗之中,却孕 育了创造世界的盘古。盘古在这只大“鸡蛋”里孕育成人以后,睡了一万八千年才醒了过来。当他发现自己被包在这团混沌之气中时,他觉得非常憋闷,就顺手操起身边的一把大斧头,朝着前方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见“轰隆”一声巨响,那个黑暗混沌的“大鸡蛋”破裂开了。其中清而轻的部分缓缓上升,化为天;而重且浊的部分渐渐下沉,化为地。盘古的身体长得很快,一天要长一丈多高,天和地之间的距离很快就让他直不起腰了。于是,盘古就索性用手托着天,用脚踩着地。所以只要他长高一点,天地之间的距离就远一点。就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越来越高,地越来越厚,盘古已长成了一位高达九万里的巨人。由于他顶天立地,天和地再也无法合拢了。就在这时,因为太过劳累,盘古终于倒下了。盘古死后,他身体的各部分化为了太阳、月亮、山川、江河、田地……从此,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树木、鸟兽虫鱼,天地间有了世界。 选一选。 “盘古开天辟地”是一则(  )故事。 A.童话     B.寓言     C.神话     D.成语 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仰望天空,你会看到什么?你又会想到什么?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了对宇宙和地球的探索。如初的“盖天说”,当时人们认为地球是一个无限延展的平面,而天是一个大罩子,太阳、月亮和星星 都在这个蓝色的大罩子里。而后的“浑天说”,认为天是一个蛋壳,而地球就是蛋壳里的蛋黄。同学们,你能用你所知道的知识来概括一下宇宙和地球吗? 寒来暑往,秋收 冬藏 。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 国学,是指体现我国传统道德伦理观和价值观的思想体系,也是指承载这个思想体系的一系列儒家经典。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文化能够传承千年,与古代圣贤所创造的国学经典的广为流传密不可分。这些国学经典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思想和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具有永恒的价值。国学具有“蒙童养正、幼儿养性、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巨大教育功能,这些国学经典读物既包含了丰富的知识,涉及天文、地理、历史、道德伦理等,又非常切合孩子学习的特点,可诵可读,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许多教育专家根据儿童教育的生理特点,大力推荐中小学生学习国学蒙学经典,他们认为*好从幼儿阶段就开始蒙学教育,并且推荐采用《三字经》等传统蒙学经典作为启蒙教材。为此,我们特编写了这套《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读本》,为了方便小读者阅读,本套丛书标注汉语拼音,并有注释、译文、经典故事,配精美插图。另外,我们还精心设置了能够帮助小读者理解原文的“阅读拓展”,其内容举一反三,形式灵活多样,通过设问题引发思考,多角度谈感悟,引导小读者在生活中践行本课的国学精神,达成知行合一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