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大家精要

李叔同/大家精要
作者: 罗斌冰
出版社: 陕西师大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李叔同/大家精要
ISBN: 9787561388280

作者简介

罗斌冰,四川泸州人。笔名水月光、冰儿、文四喜、禾火等,善诗文书画。曾任记者、编辑、主编,发表各类作品共六百余万字。除散文专栏“人在*木中”“温一壶月光下酒”以及佛学专栏“常开”外,另有散文集《那些花儿》《我的父亲母亲五十年》《我们同在》,以及小说《如果相约》《蝶恋花》。现为自由作家,水榭听香楼主人。

内容简介

但是,当时清廷刚刚平息太平天国运动,各方势 力倾轧争斗,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首的中 兴名臣之争,再加以守旧势力的僚斗,筱楼公只能在 权力之中独善其身。*终,筱楼公选择了辞官还乡, 经营家族商业。 筱楼公虽不在官位,但毕竟是进士出身,再加上 在籍主事的身份,不仅直接帮助了他的盐商生涯,* 使其在家乡获得了巨大的威望,不久,筱楼公便富甲 津门。 不能为官达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亦能广慈世人 。这是中国历来真正读书人的心思,同样也是筱楼公 一生的愿望。因此,筱楼公的晚年除了经商,主要精 力便放在了慈善事业上。他设义塾,广泛育人,并设 创“备济社”专事抚恤贫寒孤寡,施舍衣食棺木。每 到秋末冬初,他便派人到附近各乡村了解贫苦人家情 形。筱楼公采取票据支付法,先付票据,年关时凭票 按人口多寡酌情施舍衣食,使得大量贫寒者得以生计 。筱楼公还设有存育所,每年冬季收养来往乞丐,使 他们不挨饥*冻。这样的善义施为,每年都要斥资千 万,而筱楼公却从不吝啬。适时,津人皆颂筱楼公为 李善人。 当李叔同出家成为弘一法师后,他回忆幼年时这 样说道:“年幼无知,事不足言。唯我父乐善好施之 行,颇堪风世励俗,差足传述,而与余幼年之生活, 亦有密切之关系也。”叔同幼时,必置一小碟姜,便 是效仿筱楼公不撤姜食之义。 老年得子 然而作为一方大善人的筱楼公依然有所不足。偌 大的李家,功成名就,却是子嗣单薄。筱楼公本已是 单传,他的长子文锦未及中年便告早逝,次子文熙又 多病。于香火之虑,筱楼公再娶李叔同生母王氏。 或者是大善必有大福泽。民间相传,农历九月十 九为观音菩萨的诞辰。1880年农历九月二十*,观音 菩萨诞辰次*辰时,李叔同降生在李家老宅。时值筱 楼公68岁,王氏19岁。后来据李叔同回忆,若其长兄 于世,便要长其近50岁。 海河是中国华北地区主要的大河之一,地跨北京 、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辽宁、内蒙古八 省市,由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 五条河流自北、西、南三面汇流至天津而聚。李家老 宅——海河东岸的地藏庵前陆家胡同二号,便在离三 岔河与北运河的交汇处不远,是一所坐北朝南的老式 三合院,庭院深深,梅影斜疏。李叔同诞生于此的时 候,尽管冬至萧然,筱楼公却大感慰藉。老年得子, 善莫大焉矣。筱楼公给幼子取名成蹊,字叔同,昵唤 三郎。而正是这个晚年所得的幼子,*后会以其艺术 上的**天赋和成就震惊世人,却又在风华盛年皈依 三宝,成为世人景仰的一代佛门龙象。 李叔同诞生*,不少捕者拿着鱼虾踵门央求筱楼 公购买放生,当时情形如同鱼虾集市,多至拥挤,水 流成渠。筱楼公尽数买下放生,同时还放鸟甚多。李 叔同诞生时,恰逢喜鹊落庭,衔来松枝。此松枝始终 被视为佛赐善根,传言李叔同终身携带在身边。当然 至叔同大慈善为弘一法师圆寂时,帐前挂枝不过为一 普通龙眼树枝,但此间民意往善从善之说大快人心, 是善之大福泽的一个公案。筱楼公生前,每逢叔同生 *,必大举放生。 李叔同三四岁时,筱楼公购买了一处*为宽敞的 宅第,位于老宅后墙的山西会馆南路西大门(今粮店 后街60号)。这是一座方方正正的“田”字形中式传 统大府宅,共有四个院落四十余间房。正房在西侧, 东边临街的正门门楣上挂着一块醒目的“进士第”匾 额,过道里则悬着一块“文元”的横匾,气派非凡。 依照当时富贵人家流行的时尚,院落中央还依西洋建 筑的式样建了一座小洋房。小洋房的边上,用竹篱围 成一个小花园,取名“意园”。 李叔同的童年岁月,*初是甜蜜和惬意的。在《 忆儿时》这首歌里,他写下了对童年的印象: 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漂泊。(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