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庄园
作者简介
乔治·奥威尔(1903-1950),原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著名的英语文体家,以小说《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闻名于世。 奥威尔出生于印度孟加拉,父亲是英帝国在印度的小文职官员。奥威尔在贫穷而又自视高人一等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返回英国后,于1917年获奖学金入伊顿公学读书,成绩优异,并在学校刊物上发表其最初的文章。1922年到缅甸,在印度皇家警察驻缅甸部队服役,由于意识到英帝国的统治违反缅甸人民的意愿,感到内疚,于1927年离开缅甸,一年后辞职。后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成小说《缅甸岁月》(1934)和自传体散文《猎象记》及《绞刑》。 1944年写成讽刺苏联革命的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农场》,次年出版后头一次使奥威尔名利双收。 1949年出版政治讽喻小说,也是他最后的作品《一九八四》。
内容简介
晚上,庄园农场的琼斯先生锁上了鸡舍准备睡觉 ,却因为喝得烂醉忘记了关上那几扇小门。他趔趄着 穿过院子,手中那盏提灯的光圈也随着他的脚步晃来 晃去。他走进后门,甩掉靴子,从洗碗间的酒桶里倒 了这一天的最后一杯啤酒一饮而尽,这才上床去睡。 而此时,琼斯太太早己鼾声大作了。 他房间的灯光一熄,整个农场的窝棚里立刻一阵 扑腾骚乱。白天里农场就传开了,老少校——获得“ 中等白鬃毛”奖的那头种猪——头一天晚上做了一个 奇怪的梦,想要讲给其他动物听。大家商量好了,只 等琼斯先生一离开,不再妨碍他们的时候,就到大谷 仓里集合。老少校(大家都这么叫他,尽管他在参展 时的名字是“威灵顿美神”)在农场里德高望重,因 此每个动物都乐意牺牲一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听听他说 些什么。 在大谷仓的一头有一个凸起的平台,老少校已经 安稳地坐在他铺着秸秆的床铺上,头顶上方的横梁上 悬挂着一盏灯。他已经十二岁了,近来颇有些发福, 但他还是那么威风凛凛,尽管他的犬牙从没剪过,可 看起来还是既聪明又慈祥。很快,其他动物陆续到达 ,并且依照他们自己的习惯舒舒服服地坐下。第一批 到达的是三条狗,布鲁拜尔、杰西和品切尔,接着是 一群猪,他们立刻都坐到平台前的稻草上。母鸡们栖 息在窗台上,鸽子们扑棱着飞上椽子,羊和牛卧倒在 猪的后面,开始倒嚼。两匹辕马,鲍克瑟和科洛佛并 肩进来。他们慢慢地走着,小心翼翼地落下他们毛茸 茸的大蹄子,唯恐草堆里会躲着什么小动物被他们踩 到。科洛佛是一匹己近中年、充满慈爱的粗壮母马, 生下第四个小马驹以后,风姿体态就再也没恢复过原 来。鲍克瑟是个庞然大物,两米多高,足足有两匹普 通的马加在一起那么强壮。他鼻子上有一道白色的条 纹,给他平添了一些蠢相。实际上,他也不是太聪明 ,不过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干活时惊人的力气为他赢 得了大家的尊敬。跟在辕马后面进来的是白色的山羊 穆瑞儿和驴子本杰明。本杰明是农场里年纪最大的动 物,脾气也最糟糕。他不爱说话,但只要他一张口, 往往都是些冷嘲热讽的话——例如,他会说上帝给他 尾巴是让他赶跑苍蝇,但他宁愿没有尾巴也没有苍蝇 。在农场的动物里面,只有他从来都不笑。要问他为 什么,他会说没看到什么值得笑的。不过,尽管他没 有公开承认过,但他对鲍克瑟却是忠心耿耿的。他们 俩经常在果园那边的小牧场度过他们的星期天,肩并 着肩,默默地吃草。 两匹马刚刚卧倒,一窝没有了母亲的小鸭子就鱼 贯而入,柔弱地吱吱叫着,从这头逛到那头,想找个 不会被别人踩到的地方。科洛佛粗壮的前腿像一道墙 圈住了他们,这些小鸭子在里面舒服地躺下来,很快 就睡着了。快到最后进来了给琼斯先生拉车的莫莉, 一匹愚蠢而漂亮的白色母马,优雅地迈着细碎的步子 ,嘴里还嚼着一块糖。她在前面找了个地方坐下,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