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背后的钢构故事

藏品背后的钢构故事
作者: 编者:深圳中国钢结构博物馆|责编:智朴
出版社: 文物
原售价: 66.00
折扣价: 42.90
折扣购买: 藏品背后的钢构故事
ISBN: 978750107876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黄河铁牛主题信封 蒲津渡是古代黄河上的 著名渡口,位于今天山西省 永济市。唐开元十二年 (724年),当地居民奉旨 铸造铁牛,伏卧黄河两岸, 以铁索拴系连接舟船,形成 固定铁索浮桥。后因黄河改 道,铁牛没入水中,为泥沙 埋没。20世纪80年代末, 黄河铁牛等文物经考古发掘 重见天日。 1995年,山西省邮电管 理局发行了山西风光系列普 通信封,其中一枚主题即为 黄河铁牛。钢结构博物馆收 藏的这枚主题信封,正面印 有铁牛素描图像,粘贴邮资 并加盖主题纪念邮戳,具有 一定的收藏价值。 蒲津桥的历史 蒲州古城位于今山西省 永济市蒲州镇的黄河东岸, 是河东、河北陆路通往关中 的第一锁钥,历代为兵家必 争之地。城边的蒲津渡口由 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稳定的 河床条件,成为历朝历代修 建河桥的首选之地。 蒲津渡历史源远流长, 蒲津浮桥始建于公元前541 年,毁于公元1911年,在 漫长的2400余年中,数度 兴衰,历尽沧桑,先后经历 了五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属于临时搭 建的浮桥。据《左传》记载 ,鲁昭公元年(前541年) ,“秦伯之弟铖出奔晋”,“ 后子享晋侯,造舟于河。” 唐代徐坚所著《初学记》进 一步记述此事:“公子铖造 舟处在蒲坂夏阳津,今蒲津 浮桥也。” 第二时期是第一次在黄 河上修建起固定式的浮桥。 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向东扩 张,曾两次在蒲津建造浮桥 。《春秋后传》记载秦昭襄 王二十年(前295年),“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