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百货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

连锁百货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
作者: 郁义鸿//魏立平//于立宏
出版社: 中国经济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9.85
折扣购买: 连锁百货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
ISBN: 9787501753062

作者简介

于立宏,经济学博士,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经济系、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组织、政府规制、能源经济等。先后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在《管理世界》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3部;获得2008年上海市哲学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类)1项。 福建东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郁义鸿,男,1952年2月出生于上海。曾在黑龙江“战天斗地”九年。恢复高考后第一届(1977级)考入复旦大学数学系,先后获数学学士、管理科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英国牛津大学、纽约州立大学、比利时中欧管理中心及根特大学作访问学者,并曾两次赴日本东京青山学院大学作短期讲学。多年来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曾参与“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变化的研究”、“上海迈向2 1世纪战略研究”、“宝钢跨世纪发展战略研究”、“上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综合研究”、“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基于产业链的竞争与经济规制研究”等多项重大课题的研究。目前的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竞争与企业战略。发表专著多部,论文数十篇。代表作为《多元产业结构转变与经济发展——一种理论框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内容简介

零售革命是指在零售业经营中发生的重大创新,这种创新的动力,是为 了满足零售业扩张以及消费需求升级的要求。但是并不是每一次零售经营 方式的创新都被认为是零售革命,只有那些影响面大、冲击力强、持续时间 长的创新才能归入零售革命的行列。 对于什么叫做零售革命,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和共同接受的标 准,因此对于至今共发生了几次零售革命也就说法不一。最为流行的是三 次革命说:第一次是1852年开始的百货商店革命;第二次是1859开始、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达到高潮的连锁商店革命;第三次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超 级市场革命。可以说,百货商店是经营商品品种大量扩充方面的革命;连 锁商店是组织形态方面的革命;超级市场是自我服务方面的革命。显然它 们的革新点是不同的。但是,它们又有共同点,即每一次革命都是一种新的 业态或业制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法国一些专家主张四次说,即共发 生了百货商店、一价商店、连锁商店和超级市场四次革命。也有学者从更细 致的角度进行划分,即发生了百货商店、一价商店、连锁商店、超级市场、 购 物中心、自动售货机、步行商业街和网上(无店铺)销售等八次革命。 这里,我们不想去辨析零售革命的次数,而主要从零售业的发展历史来 看其演变的过程。总体而言,零售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前百货商店时期,这是从自给自足的经济时期到商品经济 时期。当时人们的物质需求比较单一,剩余产品较少,商品化程度较低,因 此零售业态是最原始的形态,以流动的商贩和杂货店为主。 第二阶段是百货商店时期。19世纪60年代,零售业态出现了第一次革 命,百货商店应运而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达到了高峰。百货商店的产 生是与当时的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现实相适应的:它经营品种齐全,满足了 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它明码标价,节约了消费者的购物时间;它店堂环境 豪华、设施先进,为消费者提高了良好的购物环境,也为厂商提供了展示自 己产品的固定场所,因此,百货商店在经营方式上明显优于杂货店,得到了 消费者的喜爱。 第三阶段是以连锁店引发的第二次零售革命。连锁店是在同一总部的 组织和管理下,经营同类商品和服务,使用同一商号,采取共同的经营方针 和一致的营销行动,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销售,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联合 体。连锁店的兴起克服了杂货店和百货店品种有限、店铺规模不大的弊端, 适应了社会大生产的需要,把现代化的大生产与流通的规模经营有机地结 合起来。 第四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超级市场的产生,它引发了零售业态的第三 次革命。为了适应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满足消费者对于廉价商品的需求, 超级市场吸取了百货商店和连锁经营的优点,采取大量进货、批量销售,并 通过简单实用的店堂布局以及消费者自助购物等形式极大地节约了经营成 本、降低了商品价格。超级市场主要经营食品和其他生活日常用品,更好地 实现了规模经济性,对于百货商店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极大威胁。全球零 售业的巨头沃尔玛和家乐福都是以经营连锁超市进入世界500强之列的。 第五阶段是以购物中心、专业店、专卖店、仓储店、折扣店、便利店等 新 型业态引发的第四次零售革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进步的加快, 消费需求逐渐差异化,经济收入的差距也日益扩大,从而导致消费者的分 化。为适应这种变化,零售业态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比如,购物中心 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它解决了城市中心百货商店出现的停车 难、交通不便等问题,把零售业的各种业态集于一身,同时能满足餐饮、娱 乐 等多种需求,成为一站式消费的代名词;而专业店、专卖店则满足了消费者 对某一类商品或某一个品牌商品的需求;仓储店和折扣店更是利用价格低 廉的优势吸引价格敏感型的消费者;便利店则在营业时间上填补了市场 空白。 第六阶段是以无店铺销售引发的零售业态的第五次革命。无店铺销售 可以说是对有形门市的一次革命。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就引入了自 动售货机,目前日本人均自动售货机拥有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20世纪90 年代以来,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和通讯手段的发展,电子购物成为时尚, 网上商店在美国诞生,随后向欧洲扩展。电子商务具有速度快、准确性高、 成本低等优点,可以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 需求。 在几次零售革命中,唯一的,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一次在业制方面的革命 就是连锁经营方式的出现。连锁经营最早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它对 推动大规模生产、引导消费、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 建 立有序竞争的流通秩序起了重大作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连锁经营逐步 在发达国家零售经营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零售企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并 取得了普遍的成功,一般都占到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上。 连锁经营几乎改变了所有业态的经营模式,成为零售业中适应性最强、 应用最广的业制。连锁经营不仅仅创造了零售业新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 式,而且有着更深刻的意义:它把大规模生产与分散的、单个零售商结合起 来,形成了既分散又有规模效益的新的“业态”,促进了零售业组织化程度 的 提高。连锁经营不仅体现着零售业的分散、方便用户的本质特征,而且提高 了规模效益,节约了交易成本,更促进了流通领域各种交易关系的有序化、 规范化和公平化,便于政府和行业组织对市场的管理,容易形成规范的、健 康的流通秩序。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