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文献语言学
ISBN: 9787101168181
华学诚,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兼执行主任、文献语言学研究所所长、《文献语言学》主编。受聘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北京师范大学《励耘语言学刊》、华中科技大学《语言研究》等学术刊物编委,上海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人社部职业汉语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出版基金评审委员会评委、北京市语委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
以下节选自《提一个建议:高校人文学科以“古”冠名的专业开设“文言习作”课(鲁国尧)—— 我郑重提出一个建议:在大学文科,以“古”冠名的专业,开设“文言习作”课。说得具体些,就是“古”字头的专业,如古典文献、古代汉语、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古代哲学等专业的博士、学硕的课程表中增加“文言习作”课,本科高年级学生有志者有兴趣者也可作为选修课,青年教师也可旁听。 也许有人说,这主张是复古,是开倒车。我的回应:否。提议在有关“古代、古典”的专业内,为很少数研究生开设“文言写作”课,这只是培养极少数人掌握写文言文的能力,絶非复古反动。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文言作为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最重要载体,其写作功能如果任其自灭,这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罪过,絶对不可,絶对不可!重视文言并非复古守旧,而是要为民族保留文化的基因,培育留存一些传统的种子,守正才能更好地创新。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界的专家为建设中国的“物种基因库”奋斗几十年,取得辉煌的成就,他们是我们人文学者的榜样。当今之时,在少数与中华文化、中华古籍密切相关的硕、博专业开设“文言习作”课程十分必要,而且急迫! 立足事实分析语文现象,依据文献研究汉语历史,贯通古今探索演变规律,融会中外借鉴前沿理论,继踵前贤实现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