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再开发与三线工业遗产再生(青海大通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精)
作者简介
杨来申,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青海专委会主任,青海蓝野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人。籍贯山东,生于上海,“老三届”下乡知青。1976年回城参加工作,定居江苏镇江。20世纪80年代初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90年代初去青海发展至今。主持多个文化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项目,代表作有青海省藏文化博物院(青海藏医药博物馆)等。 朱晓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我国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教学、研究和实践。目前正在主持**自然科学基金,在湖北、山东、陕西、宁夏、大运河沿线及上海等地持续开展“156项目”“三线”建设、近现代建筑遗产的建造技术演进研究。著有《当代英国建筑遗产保护》《一个皖南古村落的历史与现实》《勃艮第之城——上海老弄堂生活空间的历史图景》等著作。 左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名城委工业遗产学部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理事,《中国室内》执行编委。长期从事室内设计以及建筑遗产保护的教学研究和工程实践,2002—2004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资助赴德*读联培博士,发表建筑与室内方面论文60余篇。主要专著有《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2007)、《西方百年室内设计1850—1950》(2010)、《上海弄堂工厂的死与生》(**作者,合著2012)等。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