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节日/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民俗系列

中国古代节日/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民俗系列
作者: 王俊
出版社: 中国商业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4.80
折扣购买: 中国古代节日/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民俗系列
ISBN: 978750448595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因此,我们研究传统节日,是对民族精神的追求 ,是对人生态度的探索, 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传统节日的价值就在于 它彰显民族情感,昭示 人生意义,滋养民族精神,它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 育的有效载体。 节日文化的文化价值 我国岁时文化的形成既有相对稳定的节气、节日 ,又有特定的风俗礼仪 和民间活动,具有民族性、群体性、社会性、本土性 的文化特征。传统节日 蕴涵着工业文明以前的原始文化与农业文明的文化信 息。世代相传的节日习 俗、节庆礼仪,共同构成了我们民族生活的方式,传 递着祖先留下的精神文 明财富。 首先,发扬岁时文化是传承民族传统的重要途径 。传统节日是民族实践 认知的重要标志,节日起源于先民对时间的感受和经 验,不同地域、民族的 人对时间的认知方式存在差异。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 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 众内在的时间意识和文化观念,同时也是民族文化传 统周期性复现的重要 标志。 民族文化在当代社会更多的是隐藏在后台,或者 说作为一种文化底色而 存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由于对各种文化的更广 泛的包容,人们的生活 和思想日益趋同。而通过各种节俗活动,在耳濡目染 中让人们自觉地理解接 受,作为一种定期进行传统教育的方式,自然使得传 统文化在人们的意识中 得到延续和加强。 其次,传承岁时文化可以提高民族自信心。民族 自信心是维护民族尊严 与文化本位的精神基础,一个民族如果缺乏自信,就 在精神迷茫中失去了自 己的民族位置。民族自信并不是空洞的浮夸与盲目的 自大,民族自信需要强 大的实力作为支撑,最根本的就是需要深厚的文化基 础。岁时文化就是这样 一种重要的载体。 岁时文化蕴涵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人们通过节日 饮食、节日仪式、节日 信仰与传统等集中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精华。在节日活 动中,纪念先人,触摸 民族的灵魂,回归文化根本。这种回归传统的复现和 重复,自然会使民族自 信心大大增强。 最后,传承岁时文化是发展民族新文化的基础与 凭借。传统节日在当代 社会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同时也为民族文化传统 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基 础。随着节日习俗的演进,我们常常看到民众依托节 日而进行的文化创造。 如端午节本来是驱邪避疫、祈求平安的节日,但在六 朝时期,由于历史趋势, 人们将它与爱国诗人屈原联系起来,将龙舟竞渡与节 日食粽的习俗都解释为 追悼屈原,从而将一个普通的民俗节日上升为具有重 大伦理意义的节日。 任何民族文化的创新,都离不开既有的历史文化 基础。如今,传统的岁 时文化同样构成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基础,新的具有 民族特色的节日文化的 形成应该是从中国节日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而发展壮 大的。 岁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遗产,它是整个民族 情感、知识、智慧、伦 理规范的凝聚。它是我们创造民族新文化的凭借,也 构成了我们现实生活的 一部分。从产生上看,包括岁时文化的传统文化已成 为过去,但其中优秀的 精华部分,作为鲜活的基因已融人了我们的生活。岁 时文化的价值与作用不 仅让我们找寻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坐标,也深刻影响 着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 未来。 古老节日文化的现实意义 从2008年起,我国对公休假期进行了调整,把清 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等三大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假日,同时将春节放假时 间提前至除夕。在圣诞 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时兴之时,国家从制度层 面上确立了传统节日在 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岁时文化可以增进现代人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 春节、元宵节、清明踏 青、元宵赏月、重阳登高等,都是踏着自然的节拍进 行的,与今天我们倡导 的和谐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有相通之处。这 种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与 把握,是对古老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精神的传承,也有 利于进一步端正我们审 视和利用自然的态度。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 史文化遗产,蕴涵着丰 富的文化内涵,是民族成员情感、知识、智慧、伦理 规范的凝聚。重视岁时 文化有利于我们审视自己,继往开来。 P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