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篆刻(精)/徽州文化全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砖、木、石三雕 徽州民间砖、木、石三雕工艺主要应用于祠堂、牌坊 、民居等建筑物的装饰和家具上面,始于唐宋,盛于明清。 砖雕的制作过程分为三步:首先精选精筛纯细无滓的粘土烧成青砖,其 次由砖雕艺人构思图案,凿出大形状和立体层次,俗称“打坯”,然后精心 刻修,局部“出细”。砖雕图案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较为常见的是戏曲故 事和花草动物,诸如“古城会”、“打金枝”、“梅兰竹菊”等。艺人在见 方尺余,厚不及寸的砖坯上雕出情节复杂、多层镂空的画面,令人产生精妙 无比的美感。歙县博物馆藏有一块灶神庙砖雕,见方仅尺的砖面上,雕刻着 头戴金盔、身披甲胄、手握铜锏的圆雕菩萨。据说这块精巧绝伦的砖雕花费 了1200个匠工,堪称徽州砖雕艺术的经典作品。砖雕一般装饰在民宅的门罩 、门楼以及官邸、祠庙的八字墙上。 木雕在“三雕”中数量最多,遍布民居、祠堂等建筑物木结构的各个部 位,如梁架、隔扇、槛窗栏板、栏轩、挂落等,艺术质量也最精。明代初期 ,徽州木雕已初具规模,雕风雅拙粗犷,以平面浅浮雕手法为主。明中叶以 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炫耀乡里的意识日益浓厚,木雕艺术也逐渐向精 雕细刻过渡,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人清以后,对木雕装饰美感 的追求更强,涂金透镂,穷极华丽,极为精工。民居木雕取材以柏、梓、椿 、桷、榧、银杏、杉树为主,家具木雕则以红木、乌木和楠木为贵。木雕题 材以江南民间吉祥图案、宗教人物、戏曲故事、山水、花鸟虫鱼等为多,少 数由艺术家参与的木雕在选材上显示出较鲜明的文人绘画情调。绩溪县龙川 胡氏宗祠内,有80余扇木雕屏门隔扇,雕工极为精美,正厅10扇荷花图、22 扇鹿嬉图千姿百态,无一雷同;前门楼两根门柱,前一根为“九狮滚球遍地 锦”,后一根为“九龙戏珠满天星”,整柱满雕,气势磅礴,堪称现存徽派 木雕的代表作品。 石雕有圆雕、浮雕、浅圆雕、透雕等,大部分是在石结构的建筑物上, 如牌坊、桥梁或民宅的基础部位以及祠堂的石栏板、云鼓、须弥座上。西递 村西园中有一对漏窗,左为松石图案,奇松从嶙峋怪石上斜向伸出,造型刚 劲凝重;右为竹梅图案,弯竹顶劲风,古梅枝婆娑,造型婀娜多姿,刻工精 美至极。呈坎宝纶阁石栏板上有20几块不同形态的夔龙图案,北岸吴氏宗祠 前石栏板雕有西湖六景。黟县胡文光刺史坊的石柱上还有12个丁字拱,站立 着12个人物圆雕。这些都是徽州石雕中的精品。石雕所用石料多为褐色的茶 园石和青黑色的黟县青石,质地坚硬,几百年风雨剥蚀仍栩栩如生。P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