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拼命有什么资格谈未来
作者简介
林开平,13岁辍学,却凭自身的努力成为一名自由作家、著名自媒体人、杂志副主编。著有《超级交际术》《超级演讲学》等书,创办“八卦了啦”自媒体。其人生故事充满传奇,励志感人,《知音》等媒体争相报道,曾在业界引发了一种“林开平现象”。
内容简介
1.最强的功夫是“下工夫” 功夫原指武功,引申为达到一定境界的劳动技能 ,也是职场人做好工作、实现价值的本领。要想在职 场中争得一席立足之地,足够的功夫是必需的。那么 ,想出人头地,最强的功夫是什么呢?答案是“下工 夫”!“下工夫”才能显示功夫的效用,让你的工作 所向披靡。 清末,曾国藩借淮军刘铭传部在皖北和捻军作战 ,攻打捻军盘踞的一座县城。攻城持续了半个月也没 有进展,还死了一百多人,湘军特批的饷银,全用来 买棺材了。作战会上有军官说,这仗继续打下去,倒 不如围着,把敌人困死。六营营官何阳说:“围而不 打,一旦捻军救援到了,后果不堪设想。搭云梯攀城 墙、圆木撞城门没有效果,就没有别的战法吗?”何 阳说完,马上去翻阅兵书,走访老农,还连夜起草了 一份纵火烧城门的作战计划,呈给刘铭传。刘铭传看 了眼前一亮,当即下令执行。随后,何阳便向乡民征 用两垛干草,打捆浇上洋油,派人把草捆堆在城门下 点燃,火熏城楼。不到一个时辰,城门就被攻陷了。 事后,居功至伟的何阳还受到曾国藩的表扬。何阳说 :“其实,我只不过多下了一点工夫而已。” 何阳撞了南墙知回头,在别的方面上下工夫。最 终,经过多方考虑想到以火攻突破城门,取得胜利。 工作上遭遇瓶颈,举步维艰,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时, 就更要好好下工夫。俗话说,下工夫了,巧劲就来了 ,这种巧,就是让自己跳出定式思维,发挥主观能动 作用求得突破,扭转局面。 李东刚入职重庆“蜀汉人家”火锅店做跑堂时, 工资并不高。一天,一桌女生刚坐稳就有人起身要走 ,她们嫌这里的火锅太油腻,不想吃了。重庆人爱吃 辣,但火锅表面的辣椒油又让女性顾客担心吃了发胖 。李东想,要是弄一个“无油火锅”,问题不就解决 了? 当天晚上,他就发奋研究起“无油火锅”来。火 锅里不放油不行,可如何让食客的汤勺光舀汤不舀油 呢?想到油比水轻,李东就在汤勺底部钻几个孔,让 汤从底部进入汤勺,又用硅胶做成弧形薄片,然后把 一端固定在汤勺的内底部。经实验发现,这样的汤勺 不仅躲开了油腻,还能在硅胶薄片的作用下一滴不漏 地把汤倒进碗里。第二天,李东便找工匠加工出几十 把去油汤勺。很快,“蜀汉人家”的“无油火锅”普 遍受到食客喜爱。 一把小汤勺,让“蜀汉人家”的生意火起来了。 李东也被升职为大堂经理,工资涨了一倍。 李东是新人,发现顾客嫌油腻,便发奋研究改进 汤勺,取得成功,把“蜀汉人家”带火了,自己也获 得升职加薪。在职场上,以创新精神,改进不合理的 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对企业和个人都特别有益。创 新,没有现成的路,全靠自己闯出来。有一句话说得 好:肯下工夫,脚下才会有新路。敢想敢干,肯下工 夫,工作就会突飞猛进,职场就会一路畅通。 董明珠年轻时南下打工,在格力一线做销售。当 时的她,既不了解商人,也不了解市场,一切都是靠 自己摸索。 一次,她去北京出差,刚一出发就摔伤了腿,坐 骨神经疼的毛病也犯了。然而,此时北京正有一个大 制冷展示厅,专门展卖空调。董明珠顾不上伤痛,全 部心思都在听业务员和展厅经理聊生意经上,而且整 整待了两天。第三天,董明珠到沈阳,腿疼得厉害, 到医院一拍片才知道是骨折了。 一次,她独自去某客户处追债。欠债方老总一见 面就露出了无赖嘴脸,说货没卖完,一分钱都不给董 明珠。董明珠在那里坚守40多天,收不回账就不走。 她说:“你是不是总经理?你说话算不算数?你如果 不给钱也行,那你得把货退给我,要不然,我绝不会 走。”董明珠的坚决让对方不好再赖了,最后只得说 :“我算服了你了,明天退货给你。”(P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