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青少年经典阅读书系](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1113/14/20231113145017805.jpg)
出版社: 首都师大
原售价: 16.00
折扣价: 10.40
折扣购买: 围炉夜话/青少年经典阅读书系
ISBN: 9787565606090
第1则 【原文】 教子弟于幼时①,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②;检身心于平日③。不可无忧 勤惕厉功夫④。 【译文】 教导子孙后代就要从幼年时开始抓起,以便培养他们在为人处世时的正 直宽大、光明磊落的气概;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作自我的内心反省,时刻保 持忧患意识和自我砥砺的修养功夫。 第2则 【原文】 与朋友交游①,须将他好处留心学来②,方能受益;对圣贤 言浯,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译文】 与朋友交流往来。一定要注意观察朋友的优点与长处,并认真领会,加 以借鉴学习,我们才会有所收益;对于古代圣贤之士的言行,我们切不可敷 衍了事,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得以遵循执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味到 书中的教诲。 第3则 【原文】 贫无可奈惟求俭①,拙亦何妨只要勤②。 【译文】 贫穷到无路可走的时候,只要力求节俭,便可以渡过难关;自己愚笨并 不可怕,只要付出更多的勤奋与努力,还是能够跟上强者的。 第4则 【原文】 稳当话①,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本分人②,即是快活人 ②,无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译文】 平实稳妥的话语,是既没有吸引力也不令人感到惊奇的言语了,所以喜 欢听这样话的人很少;知足常乐、安分守己的人,没有不切实际的奢求,所 以他们活得很快乐,但可惜这样的人在我们生活中却并不多见。 第5则 【原文】 处事要代人作想①,读书须切己用功②。 【译文】 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多替别人着想,而不是只顾自己的利益:读书的时候 必须自己用功,因为学知识别人是不能代替的。 第6则 【原戈】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①,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誊 。所以终身可行也。 【译文】 诚信是我们处世立身的根本,如果一个人失去诚信,他就会孤立无援, 所以我们不可丢弃;宽恕是我们待人接物必不可少的一条原则,如果一个人 没有客人之量,他就会变得心胸狭窄,自私自利,所以我们应该终身奉行。 第7则 【原文】 人皆欲会说话,苏秦乃冈会说话而杀身①;人皆欲多积财,石崇乃冈多 积财而丧命②。 【译文】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说会道,但战国时期的苏秦就是因为自己口才太好 ,才招来杀身之祸;人人都愿意自己拥有更多的钱财,可是晋代的石崇却由 于积财太多,而失去了性命。 第8则 【原文】 教小儿宜严①,严气足以平躁气②;待小人宜敞③。敬心可以化邪心④ 。 【译文】 教育自己的孩子应当严格,因为严格的态度可以压抑他们浮动的躁气, 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对待邪恶阴险的小人,我们可以采取尊重的心态,因 为尊敬的态度可以感化他们邪恶的内心。 第9则 【原文】 善谋生者,但令长幼内外勤修恒业①,而不必富其家;善处事者,但就 是非可否审定章程②,而不必利于己。 【译文】 善于谋求生活的人,能够使家中年纪大小、家里家外的成员,都能够勤 奋地完成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虽然这样做不一定能使家道富贵,但却能在安 稳中成长。善于处理世事的人,只是就事情如何完成,依据可不可以去做而 作出判断,后制定办理的规则与程序,所以不会只从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去考 虑 第10则 【原文】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 。生资之高在忠信①,非关机巧②;学业之美在德行③,不仅文蠢。 【译文】 得到不该得的名声和利益,福分终究会成为祸患的源头;最难以忍耐的 贫穷与厄运坚持过去之后,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幸福的甘甜了。人资质的高 低取决于他是否忠实诚信,而不是善于玩弄手段;人学问的深浅取决于他高 尚的道德与品行,而不仅仅靠文章的优美。 第11则 【原文】 风俗日趋于奢淫①,靡所底止②,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③,力挽江河; 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④,光争日月萤。 【译文】 社会之风日渐追求奢侈浮华,看起来丝毫没有改善的迹象,怎样才能出 现一些朴实无华的君子,去改变这江河日下的局面呢?世人清廉知耻之心也 快要沦丧殆尽了,何时才能出现些讲名礼节气的大人物,去唤醒人们的廉耻 之心,与日月争辉呢? 第12则 【原文】 人心统耳目官骸①,而于百体为君②,必随处见神明之宰③;人面合眉 鼻眼口,以成一字日苦(两眉为草,眼横鼻直而下承口,乃苦字也)。知终身 无安逸之时。 【译文】 心统治着人的五官和全身,是身体的主宰,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 头脑才不至于出现差错。人的面部是由眉、眼、鼻、口等部分组成的,若把 两眉看做草头,两眼看成一横,鼻子为一竖,下面是个口,所以看起来很像 一个“苦”字,因此便知道了终生没有安逸的时候。 第13则 【原文】 伍子胥报父兄之仇而郢都灭,申包胥救君上之难而楚国存,可知人心足 恃也;秦始皇灭东周之岁而刘季生,梁武帝灭南齐之年而侯景降,可知天道 好还也②。 【译文】 伍子胥为了报父兄之仇,最后终于攻破楚国之都郢而鞭打仇人尸骸;申 包胥则发誓救楚国于危难之中,而在秦国的帮助下使楚国没有灭亡,由此可 见,只要决心去做事情,就一定能够办到。在秦始皇灭东周的那一年,刘邦 出生了;在粱武帝灭南齐的那一年,侯景前来投降了,可见确实存在着循环 往复的天理报应呀。 P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