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春期:9~18岁孩子正向教养指南

欢迎来到青春期:9~18岁孩子正向教养指南
作者: [美]卡尔·皮克哈特(Carl Pickhardt)
出版社: 机械工业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51.40
折扣购买: 欢迎来到青春期:9~18岁孩子正向教养指南
ISBN: 978711168159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1章 孩子的变化 “想想吧,如果你忠诚的 狗开始表现得像猫一样冷淡 疏离,你会怎样?” 在我们的一生中,不管 是内心世界还是外在现实, 都在一刻不停地发生变化, 这个变化过程不断地颠覆和 重置我们的生存条件。它不 断改变我们的环境、体验或 状况,从旧的、相同的、已 知的,到新的、不同的、未 知的。青春期就是这样一个 不断经历变化的过程,所以 父母要应对的挑战实在是太 多了:重设心理预期、识别 青春期迹象、了解青春期的 基本变化、密切留意孩子的 自尊。 重设心理预期 我所说的预期,是指人 们选择持有的那些心理定式 ,这些心理定式帮助他们在 漫长的人生中,在时间的流 逝和环境的改变中预估自己 的应对方式。人类的必备技 能之一,就是知道如何为将 来做好现实的准备。 在养育进入青春期的孩 子时,父母能否预见孩子的 下一步变化很关键。当一些 正常的改变、矛盾、问题和 冲突出现时,对常见青春期 变化的现实预期可以使父母 避免被蒙在鼓里。为了理解 现实预期的重要性,可以考 虑一下当预期不现实时会发 生什么。具体地说,不妨考 虑一下当三种预期(预测、 期许和条件)不现实、不符 合青少年的成长现状时,会 发生什么,父母又会产生怎 样的情绪反应。 未实现的预测(父母认 为“会发生”的事情)会导致 父母的焦虑和担忧。“发生 什么了,为什么孩子不像从 前那样喜欢和家人待在一起 了?” 未如愿的期许(父母“希 望发生”的事情)会让父母 感到失望、被辜负。“发生 什么了,为什么孩子不像以 前那么用功了?” 未满足的条件(父母认 为“应该发生”的事情)会让 父母感到愤怒、被背叛。“ 发生什么了,为什么孩子不 像以前那样什么都跟我们讲 了?” 现实的预期可能是:相 对父母而言,青少年更愿意 与同龄人为伴;学习成绩不 再是个人的头等大事;与父 母的交流中会出现更多疏忽 大意或故意为之的谎言。拥 有现实的预期可以帮助父母 冷静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并 对一些虽令人难以接受但通 常会出现的发展性变化做出 理性的反应。 一些预设的心理定式, 如心理预期(无论是预测、 期许还是条件),如果没有 得到满足,就可能会产生一 些不愉快的情绪,所以,在 任何一种事与愿违的情形下 ,父母都有可能情绪失控。 例如,当他们被焦虑、失望 或愤怒冲昏头脑时,就会不 假思索地说出一些不该说的 话,让大家都不好过。 “你过去是多棒的一个孩 子呀,现在是怎么回事?” “你在学习上变懒了!” “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 当然,正如前面描述的 那些常见青春期变化一样, “预期”某些变化会发生并不 意味着要“接受”或“赞同”。 我认为父母要坚持让孩子做 到:①一直参与家庭生活; ②努力学习、不放松;③和 父母说真话。但是,如果他 们已经预料到青少年可能会 出现一些与童年行为相比令 人大跌眼镜的行为,那么一 旦发生这种变化,他们做出 冲动、过度或适得其反的反 应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 事实上,如果对孩子更“ 青少年化”的表现早有预期 ,父母就可以冷静地、理性 地、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 地解释正在发生的事情。“ 我们理解,你这个年龄的孩 子可能会变得跟以前不一样 。你可能认为,用不着跟着 我们一起出门了,可以不写 学校留的作业了,不想说的 事情就可以不跟我们说了。 当然,这些态度上的变化都 是正常的,因为你觉得自己 不是小孩子了,想表现得更 像大人了。我们说这些不是 在批评你,也不是要说服你 改变想法。虽然我们对你的 这些态度改变并不意外,但 这并不说明我们打算接受你 的那些行为。只要你还在我 们的照管之下,我们就得为 你操心。所以,有些话我们 要跟你说清楚。在家里你不 能当甩手掌柜,在学校要按 时完成作业,大小事情都要 告诉我们,不准隐瞒、不准 撒谎。这是硬性要求,要是 做不到,你就得受点惩罚。 ” 那么,父母从何得知孩 子的青春期什么时候开始呢 ? 识别青春期迹象 事实上,这并不难判断 。以下是大约29个恼人的行 为变化,通常出现在9~13 岁之间,也就是小学高年级 或初中低年级。这些变化通 常让父母不愿接受,因为它 们发出了青春期已经开始的 信号。 为什么是“恼人”的呢? 因为这些变化和其他类似的 变化消除了父母对一个孩子 的过往定义,这个定义是父 母业已习惯的,却是孩子想 努力去改变的,因为他想开 始一段个性化的、独立的成 长过程。 P2-4 ◎李松蔚、李璇、沈家宏、晴天妈妈等专家倾力推荐。 ◎了解青春期阶段孩子、父母和亲子关系的变化。 ◎理解孩子在青春期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你以为种了一个小宝贝,会收获一枚炸弹,其实这是一种刻板印象。 ◎搞清楚什么时候该握紧孩子的手,什么时候该放手;什么时候该引导,什么时候该跟随;什么时候该说出你的想法,什么时候该保持沉默。 ◎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来帮你解决亲子冲突、厌学拒学、情绪化、同伴压力、沉迷网络、抽烟喝酒等问题。 ◎已经当上爷爷的哈佛学霸兼临床心理学家卡尔?皮克哈特,用他的亲身经历、30多年的咨询实践以及令人信服的广博知识,娓娓道来令人安心的工具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