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99.00
折扣价: 65.00
折扣购买: 高考语文十年真题考点精讲与分类详解
ISBN: 9787302667520
谢明波,高考语文名师,授课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多部优秀作品,独立编著的高考语文畅销备考书籍《高考语文十年真题考点精讲与分类详解》《18天搞定古代文化常识》《高考作文实战技法全解》《高考古诗词鉴赏30讲》《新高考语文临门12卷》等,多次再版,深受学生欢迎,帮助众多学子在高考语文中提升成绩,圆名校梦。
第三编 语言文字运用 第六部分 语言基础 名师精讲 第一节 历年真题总结归纳 历年全国卷成语考查统计与归纳表 年份及试卷 考查内容 考查类型 2024全国新课标Ⅰ卷 因人而异;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成语填空 2024全国新课标Ⅱ卷 无 无 2024全国甲卷 无 无 2023全国新课标Ⅰ卷 望其项背 成语改错 2023全国新课标Ⅱ卷 无计可施/一筹莫展;叹为观止/赞不绝口 成语填空 2023全国甲卷 卧薪尝胆、庖丁解牛、一鼓作气、破釜沉舟、相提并论 成语讲解/改错 2023全国乙卷 无 无 2022新高考Ⅰ卷 不解之缘、秘而不宣、屡见不鲜 成语填空 2022新高考Ⅱ卷 引人入胜 、循循善诱、热火朝天 成语填空 2022全国甲卷 翻天覆地、不可企及、身临其境、一览无余 成语填空 2022全国乙卷 顺理成章、不可名状、迫不及待 成语填空 2021新高考Ⅰ卷 交相辉映、络绎不绝、连绵不断 成语词语辨析 2021新高考Ⅱ卷 望而却步、踌躇不前、不胜枚举、心照不宣、不言而喻、寥寥无几 成语词语辨析 2021全国甲卷 纸上谈兵、形同虚设、受益匪浅、不虚此行、身体力行 成语词语辨析 2021全国乙卷 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空穴来风、杞人忧天、泾渭分明、非此即彼、 取之不尽、源源不断 成语辨析 2020全国新课标Ⅰ卷 别具匠心、才华横溢、奇光异彩、不可或缺 成语词语辨析 2020全国新课标Ⅱ卷 无 无 2020全国新课标Ⅲ卷 一脉相承、前赴后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卓尔不群 成语词语辨析 2020新高考Ⅰ卷 无 无 2020新高考Ⅱ卷 喜闻乐见、老少皆宜、炉火纯青、不一而足 成语适用 2019全国新课标Ⅰ卷 修身养性 成语适用 2019全国新课标Ⅱ卷 无 无 2019全国新课标Ⅲ卷 源源不断、不绝如缕 成语辨析 2018全国新课标Ⅰ卷 一应俱全、应有尽有、一目了然、一览无余、易如反掌、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再接再厉 成语辨析 2018全国新课标Ⅱ卷 寿终正寝、无疾而终、名噪一时、名垂青史、兼容并蓄、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按图索骥 成语辨析 年份及试卷 考查内容 考查类型 2018全国新课标Ⅲ卷 波澜壮阔、声势浩大、随波逐流、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娓娓动听 成语辨析 2017全国新课标Ⅰ卷 重整旗鼓、意味深长、层出不穷、守正不阿、踌躇满志、万无一失 成语适用 2017全国新课标Ⅱ卷 巧夺天工、望尘莫及、兢兢业业、充耳不闻、左支右绌、温文尔雅 成语适用 2017全国新课标Ⅲ卷 行之有效、汗牛充栋、等而下之、乐不思蜀、滥竽充数、滔滔不绝 成语适用 2016全国新课标Ⅰ卷 举重若轻、光怪陆离、改换门庭、并行不悖、空谷足音、奉为圭臬 成语适用 2016全国新课标Ⅱ卷 目不交睫、厝火积薪、筚路蓝缕、讳莫如深、安步当车、苦心孤诣 成语适用 2016全国新课标Ⅲ卷 浩如烟海、刮目相看、一言九鼎、按图索骥、笔走龙蛇、涣然冰释 成语适用 2015全国新课标Ⅰ卷 老谋深算、深谋远虑、深思熟虑 成语辨析 2015全国新课标Ⅱ卷 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抱残守缺 成语辨析 历年全国卷病句考查统计与归纳表 年份及试卷 涉考病句类型 2024全国新课标Ⅰ卷 关联词误用、语序不当 2024全国新课标Ⅱ卷 句式杂糅、语序不当/关联词 2024全国甲卷 语序不当、不合逻辑 2023全国新课标Ⅰ卷 搭配不当/不合逻辑 2023全国新课标Ⅱ卷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 2022全国甲卷 语序不当 2022全国乙卷 成分赘余 2022新高考Ⅰ卷 未考查 2022新高考Ⅱ卷 暗换主语、成分残缺 2022全国甲卷 搭配不当、不合逻辑(修改病句) 2022全国乙卷 不合逻辑(修改病句) 2021新高考Ⅰ卷 结构混乱 2021新高考Ⅱ卷 未考查 2021全国甲卷 成分残缺 2021全国乙卷 语序不当,句式杂糅 2020全国新课标Ⅰ卷 成分残缺 2020全国新课标Ⅱ卷 语序不当,成分残缺 2020全国新课标Ⅲ卷 搭配不当 2020新高考Ⅰ卷 搭配不当,句式杂糅,语意重复 2020新高考Ⅱ卷 搭配不当,句式杂糅,不合逻辑 2019全国新课标Ⅰ卷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2019全国新课标Ⅱ卷 两面对一面,不合逻辑 2019全国新课标Ⅲ卷 搭配不当,成分赘余 2018全国新课标Ⅰ卷 搭配不当 2018全国新课标Ⅱ卷 成分残缺 2018全国新课标Ⅲ卷 句式杂糅 (续表) 年份及试卷 涉考病句类型 2017全国新课标Ⅰ卷 句式杂糅,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2017全国新课标Ⅱ卷 暗换主语,搭配不当 2017全国新课标Ⅲ卷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2016全国新课标Ⅰ卷 搭配不当,暗换主语,句式杂糅 2016全国新课标Ⅱ卷 成分残缺,两面对一面 2016全国新课标Ⅲ卷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 2015全国新课标Ⅰ卷 语序不当,结构混乱,暗换主语 2015全国新课标Ⅱ卷 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语序不当 第二节 技巧点拨 ◎ 成语 一、成语考情 高考成语命题特点 (1)考查内容为横向→纵向(广度→深度),但传统成语尤其是常见易错成语考查仍占较大的比例。 (2)考过的还会考,高频成语需要掌握扎实。 (3)对象误用、褒贬误用是最高频的考查点。 (4)成语辨析要求考生更准确地理解成语,也是成语填空题的基础能力要求。 (5)成语填空题更强调成语的积累与运用,考查难度更大。 二、成语填空新题型 (一)考情分析 1.成语填空主要考查常见常用成语,不考生僻成语,强调理解运用成语的能力。 2.一般来说成语填空答案并不唯一,符合语境即可。 例:2022全国乙卷(题目见“真题精练”部分) 第①空可填:顺理成章、理所当然、顺其自然、自然而然。 第②空可填:不可名状、莫可名状、不可言状、难以名状、不可言喻、神秘莫测、不可言宣。 第③空可填:迫不及待、急不可待、急不及待、急不可耐。 (二)近年成语考查分类 1.作定语的成语:翻天覆地、不可企及、秘而不宣、热火朝天…… 2.概述情景的成语:神采奕奕、无计可施、赞不绝口…… 3.替换口语、升级表达的成语:因人而异、一览无余、不解之缘、屡见不鲜…… 4.表达心情的成语:迫不及待…… (三)成语填空题丢分的主要原因 1.不合语境,填错成语。 (续表) 2.不能准确地写出成语,如将“迫不及待”误写成“迫不急待”。 3.成语、词语分不清,填的不是成语。如“十分迫切”“勤劳能干”“理所应当”这三个词都是四个字, 看上去像成语,实际上都只是普通词语,而不是成语。 (四)成语填空题解题步骤:先补语意,再想成语。 三、高考成语表格方阵 成语表格 (1)一字成语破解法 【解读】成语多出自古代,可结合古文实词来学习。对成语的误解往往是因为我们按现代汉语去 理解其意思。比如,文不加点,关键在于“点”这个字的理解,按现代汉语理解成标点自然就是误解。 古文实词中“点”意即“删除,修改”。文不加点指的是写文章不加删改就写成了,一气呵成。再如, 久假不归,关键在于“假”这个字的理解,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 中的“假”来理解。此方法同样适用于以下成语。 不刊 4 之论 别无长 4 物 一文不名 44 不足为训 44 尾大不掉 44 细大不捐 44 差 4 强人意 屡试不爽 44 不速 4 之客 可圈 4 可点 44 无出其右 44 虚左 4 以待 高屋建 4 瓴 不情 4 之请 夙 4 兴夜寐 噤 4 若寒蝉 如坐 4 春风 不孚 4 众望 万人空巷 44 危 4 言危 4 行 安危相易 44 方兴未艾 44 4 4 (2)联合式成语 【解读】成语中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的结构是并列关系的成语就是联合式成语。往往知道前两个或 后两个字的意思,即能理解成语,亦可帮助我们推测古文实词。比如,纷至沓来,“纷至”和“沓来” 不仅并列,表意还相同,即纷至=沓来,那么“沓”的意思就可以结合“纷”来理解,意为纷纷地、 接连不断地。同理,“讳”的意思亦可从“直言不讳”一词中推测出来,我们知,直言=不讳,因此, 讳=不直言。类似的成语如下所示。 不稂不莠 穿云裂石 悲天悯人 阳春白雪 暴虎冯河 惩前毖后 不稼不穑 下里巴人 煮鹤焚琴 登堂入室 出神入化 筚路蓝缕 按部就班 博闻强识 改弦更张 翻云覆雨 摩肩接踵 袂接肩摩 袂云汗雨 珠联璧合 耳提面命 春风化雨 冬温夏清 珠圆玉润 文过饰非 春华秋实 翠绕珠围 返璞归真 瓜田李下 蝇营狗苟 旰食宵衣 嘉言懿行 进本退末 径一周三 不学无术 栉风沐雨 绿暗红稀 只言片语 偏听偏言 评头品足 绵力薄材 明火执仗 蓬门荜户 沽名钓誉 抱残守缺 暴戾恣睢 (3)褒贬:根据意象定褒贬 【解读】有些成语根据成语中所含意象的褒贬多可推测成语的褒贬。比如,“雨后春笋”中“春笋” 这一意象代表着美好事物,可推测该成语多为褒义;假如试题说“英国在工业革命后,工业废弃物如 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既知“雨后春笋”为褒义词,便不难判定此句为褒贬误用。 褒义成语举例 雨后春笋 泾渭分明 碧血丹心 蔚然成风 凤毛麟角 两袖清风 披荆斩棘 叹为观止 贬义成语举例 趋之若鹜 死灰复燃 奴颜婢膝 连篇累牍 过江之鲫 弹冠相庆 捕风捉影 翻云覆雨 蠢蠢欲动 抱残守缺 半斤八两 移花接木 鼠目寸光 闭门造车 八面玲珑 浮光掠影 贼眉鼠眼 火中取栗 数典忘祖 大动干戈 (4)对象:有性别的成语 【解读】有很多成语是有性别之差的,稍不注意就会对象误用,因此需要在具体语境中加以区分。 举个经典的例子,风姿绰约指女子的娇美姿态。我们可以说梅兰芳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却不可以说梅 兰芳在生活中风姿绰约。这是因为梅兰芳在舞台上表演的是女性角色。以下成语适用于女性对象。 风姿绰约 豆蔻年华 从一而终 梨花带雨 楚楚动人 技压群芳 遇人不淑 河东狮吼 国色天香 倾国倾城 香消玉殒 小家碧玉 半老徐娘 人老珠黄 风韵犹存 尽态极妍 章台杨柳 远山芙蓉 巾帼英雄 人面桃花 红袖添香 刻画无盐,唐突西子 盈盈秋水 捧心西子 (5)多义成语 【解读】多义成语是个重难点,请参照后面给大家总结的三字记忆法。 不三不四 灯红酒绿 想入非非 秀色可餐 粉墨登场 登峰造极 异想天开 按图索骥 评头论足 冷眼旁观 难分难解 如虎添翼 四平八稳 应接不暇 瞻前顾后 奇文共赏 短小精悍 不省人事 天马行空 平铺直叙 指手画脚 不绝如缕 平易近人 按部就班 (6)易表意重复的成语 【解读】易表意重复的成语往往是考试的易错点,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难言之隐的苦衷、想尽 千方百计、感到自惭形秽等。 慷慨陈词 难言之隐 感激涕零 忍俊不禁 民不聊生 生灵涂炭 日臻完善 当务之急 哀鸿遍野 贻笑大方 遍体鳞伤 相形见绌 南柯一梦 习以为常 孑然一身 记忆犹新 无动于衷 不期而遇 丰富多彩 自惭形秽 千方百计 通宵达旦 蓬荜生辉 莘莘学子 (7)常用于否定句、疑问句的成语 望其项背 吹灰之力 万应灵丹 同日而语 相提并论 一概而论 等量齐观 善罢甘休 等闲视之 青红皂白 一朝一夕 一劳永逸 无时无刻 毕其功于一役 (8)常考不能接宾语的成语 侃侃而谈 津津乐道 漠不关心 司空见惯 妄自菲薄 发扬光大 耳濡目染 视而不见 四、多义成语归纳 【解读】多义成语常为考题的难点,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记忆,我们进行了有效归类整理,用三字 概括一层意思。比如,金玉满堂有两层含义,一是财富很多,二是学识很丰富,那我们就可以这样进 行三字缩写:财富多+学识广。 无为而治=顺自然+无作为 呼风唤雨=人支配+恶势力 老气横秋=摆资格+缺朝气 想入非非=胡乱想+虚幻迷 舞文弄墨=歪法律+玩文字 冷若冰霜=无感情+难接近 细水长流=节约财+坚持做 洋洋洒洒=规模大+才思赞 装神弄鬼=扮鬼神+玩手段 例行公事=重形式+依惯例 翻天覆地=闹得凶+变化大 另起炉灶=立新门+从头做 念念有词=迷信话+自言语 绵里藏针=柔中刚+心恶毒 息事宁人=平争端+自让步 难分难解=斗不停+关系亲 捉襟见肘=很贫困+难应付 奇文共赏=同欣赏+共批判 万紫千红=百花开+事物盛 红灯绿酒=寻奢华+城繁华 枝繁叶茂=枝叶密+子孙多 穷形尽相=丑态露+刻画细 堂而皇之=不掩饰+气派大 如虎添翼=善良多+凶恶甚 赤膊上阵=无策略+不掩饰 沙里淘金=成效少+取精华 玲珑剔透=物精巧+人伶俐 四平八稳=显稳妥+无创新 明珠暗投=缺伯乐+入歧途 无所不至=无不到+作恶绝 海阔天空=天地广+言无际 引火烧身=自挖坑+找批评 高山流水=乐曲美+喻知音 瞻前顾后=考虑全+顾虑多 循规蹈矩=守规矩+无变通 旁若无人=旁无人+很高傲 行若无事=不在乎+不慌忙 左右逢源=事顺利+人圆滑 按图索骥=按步骤+无变通 秀色可餐=风景美+女人靓 暗送秋波=暗勾结+偷传情 平易近人=人和蔼+文通俗 独善其身=不团结+重修养 眉来眼去=暗勾搭+互传情 粉墨登场=登舞台+讽政客 一尘不染=无灰尘+思想纯 顾影自怜=独失意+自欣赏 战战兢兢=很畏惧+显谨慎 无病呻吟=文缺情+臭矫情 引而不发=善控制+有准备 掌上明珠=珍爱物+受宠孩 淋漓尽致=观点明+人痛快 垂涎欲滴=表嘴馋+羡慕人 不翼而飞=物丢失+言散播 乘风破浪=勇直前+发展猛 洁身自好=保单纯+顾自己 指手画脚=打手势+乱批评 难兄难弟=共患难+同处境 百花齐放=百花开+百家鸣 ◎ 病句 一、设题变化 高考中病句的设题方式有以下三种。 (一)判别病句 [例题](2021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些平台正通过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升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用户不但能享受到更 低价格和更新鲜的农产品,还能促进农民增收以及通过再投资改善生产。 B.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自觉承担起调动各种文化力量、科技力量和市场力量,为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为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为中国价值更受世人尊重而砥砺前行。 C.近期,公安部联合主要媒体网站持续推出反诈骗系列报道,不断加强社会宣传,扩大宣传精准 性,构建立足社区、覆盖全社会的宣传体系,掀起全社会共同反诈骗的热潮。 D.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应该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制定吸引人才、留住 人才的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城市在职科技人员、退休人员积极参与。 [答案]D [解析]中途易辙、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A.中途易辙,前后主语皆是“平台”,“用户不但能享受”应改为“不但能使用户享受到……”,“还 能促进农民增收……”改为“而且还能促进农民增收……”。“不但能使用户享受到……而且还能促进 农民增收……”,主语位置、结构一致,逻辑顺畅。 B.成分残缺,缺少与“承担起”搭配的宾语中心语,应在“市场力量”后加上“的责任”。 C.“扩大宣传精准性”搭配不当,应改为“提高宣传精准性”或“扩大宣传范围”。 (二)画线病句修改 [例题](2021新高考Ⅰ卷)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得进又记 得牢。 A.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这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 得牢。 B.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C.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这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 记得牢。 D.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 (续表) 记得牢。 [答案]D [解析]搭配不当、结构混乱。 A、B两项的主要问题在于“导致”一词使用不当。“导致”一词常引出不好的结果,此语境下, 使用“使得”一词更为合适。C项并列不当,前两个短语“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都是偏正短语, 而“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则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这三者不能并列。D项将“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 调整为偏正短语“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后,三者则可以共同作为其后“使得……”一句的主语。 (三)判别并修改病句 [例题](2020新高考Ⅰ卷)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近年来,①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发生了快速增长,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③根据统计数据显 示,④2000年国内网上的阅读率仅为3.9%,⑤2012年上升到41.7%,⑥电子书的阅读人数更是达 到了2.95亿,⑦截止目前,⑧我国已经有接近20%的网民养成了通过互联网阅读时事新闻的习惯, ⑨16%的人群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⑩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电子书上。 [答案](1)将语句①修改为“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快速增长”。 (2)将语句③修改为“统计数据显示”或“根据统计数据”。 (3)将语句⑦修改为“截至目前”或“截止到目前”。 (4)将语句⑨修改为“16%的人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 [解析]搭配不当、句式杂糅、成分残缺、不合逻辑。 语句①,“发生增长”搭配不当。 语句③,句式杂糅。典型句式杂糅病句:“据……数据显示”。修改方式:杂糅部分,二删其一。可 改为:“据……数据”或“……数据显示”。 语句⑦,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侧重“停止”,时间词只能放在它之前。如:作文专项班报 名将于月末截止。截至,表示停止于某个时间,侧重“时间”,“截至”后面须带时间词语(做宾语), 即“截至……(时间)”。 语句⑨,“16%的人群”语意重复,且不合逻辑。“人群”指很多的人,“16%的人”强调某群体 中的一部分人。 总之,病句题的题型设置千变万化,但能力要求始终如一:辨析并修改病句。 二、命题特点 1.在文段中考查病句,实际与文段的关联度并不高。 2.考查形式虽有变化,但考查能力未变(能力要求为“辨析并修改病句”)。 3.既要能辨析,又要能准确修改病句,较过去考查形式而言,难度明显提升。 4.病句修改题常设置2或3处语病,比起选择题,难度更高。 三、新题型备考策略与建议 1.重视修改病句的精练与精讲。 2.常考病句类型要常练习、勤总结。 3.病句十大高频结构仍是病句解题的基础。 4.“找动词、定主宾”是病句解题的基础方法。 四、病句十大高频结构 (一)动宾搭配不当(动词+名词) 【解题技巧】 找动词,定主宾 长定语的干扰往往是做错题的主要原因。 [例题](2020新高考Ⅰ卷)①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发生了快速增长。 [解析]“发生增长”搭配不当。 [例题](2020新高考Ⅱ卷)②人类形成了现代城市。 [解析]“形成城市”搭配不当,改为“人类创造了现代城市”。 (二)动词+名词1和名词2 一个动词后面搭配两个名词,常常有一组搭配不当。 【解题技巧】 找动词,定主宾 [例题](2020浙江卷)D. 汽车影院以停车空间为电影放映场地,通常设置超大银幕,观众坐在私 家车内就可以看到大银幕上清晰稳定的图像和车内收音机上接收的电影原声。 [解析] 看到图像和电影原声 = 看到图像与看到电影原声 看到电影原声,搭配不当。 同类语病变体 1.动词1和动词2+名词 [例题]人大代表关于进一步美化和发挥水系工程的功能的提议得到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市政府 组织专家讨论并制定具体措施,使该提议有更强的可行性。 [解析]美化(动词1)和发挥(动词2)功能(名词) 美化功能,搭配不当。 2.形容词1和形容词2+名词1和名词2 [例题](2016山东卷)D.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 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解析]广泛(形容词1)而热烈的(形容词2)讨论(名词1)和思考(名词2) 广泛而热烈的思考,搭配不当,可改为“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深刻的思考”。 (三)介词导致主语残缺 常考举例:由于……,使得…… 【解题技巧】 找动词,定主宾 [例题](2017全国新课标Ⅱ卷)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 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解析]提取句子主干,“在……下,使得……”,介词结构导致“使得”缺少主语。 (四)有歧义:修饰不当或表意不明(多与数量词有关) [例题](经典真题)C. 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解析]“晚上来的人”有歧义,可以理解为“到山上晚的人”,也可以理解为“晚上才到的人”, 因此表意不明。 [例题](2020新高考Ⅰ卷)⑨16%的人群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 [解析]“16%的人群”语意重复,且不合逻辑。“人群”指很多的人,“16%的人”强调某群体中 的一部分人。 拓展·八大常见歧义 1.词性两可 [例题]自行车没有锁。 [解析]歧义。“锁”既可以作为动词,也可以作为名词。作为动词时,句意为自行车没有锁上。 作为名词时,句意为自行车没有安装锁。 2.结构两可 [例题]进口苹果。 [解析]歧义。“进口苹果”可以作为名词,指“进口的苹果”;“进口”也可以作为动词理解, 指进口苹果这个行为。 3.断句两可 [例题]本次讲座,我讲不好。 [解析]歧义。句子有两种断句方法,断句方式不同,句意不同。第一种断句方法“我讲/不好”, 指我去做讲座这个行为不好;第二种断句方法“我/讲不好”,指我做讲座水平不好。 4.修饰两可 [例题]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 [解析]歧义。“领导”所指对象有歧义,可以是“其他学校的领导”,也可以是“其他的学校领导”。 5.词义两可 [例题]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解析]词的多义造成歧义,“走”可理解为“行走”“离开”,也可以理解为“去世”。 6.成分残缺 [例题]这个村庄种植新鲜的有机蔬菜,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大城市。 [解析]歧义。后一句的主语成了“这个村庄”,村庄被运往各大城市,不合逻辑。所以应在“种 植”后加“的”,让“有机蔬菜”做主语。此为成分残缺导致的歧义。 7.指代不明 [例题]修车的是他爸。 [解析]歧义。“修车的”可以指“修车的维修工”,也可以指“车坏了来修车的人”。 8.不合事理 [例题]坚决打击伪造伪劣产品的行为。 [解析]不合事理,“伪劣产品”是不好的产品,“伪造伪劣产品”不合事理。应修改为“坚决打 击伪造产品的行为”。 "本书融入谢明波老师一贯的严谨教学风格,模块划分合理,针对性强,考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查漏补缺,又可作高考语文一二三轮复习之参考书及真题集使用;书中融汇了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详细而具逻辑性,可帮助考生理清高考语文各题型特点及应试方法,并有丰富的语文常识补充,可全方位地提升考生语文素质。 本书多次修订,2025版有如下特点: 1.内容新:将论述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合为信息类文本阅读,根据最新考情,修订补充;文言文部分增加“教考衔接”板块;更新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增加新题型。 2.够全面:精准对标高考语文考情,面面俱到,小到标点符号,大到作文立意,全方位辅导,同学们的自学宝典,老师们的备课神器。 3.答案细:答案单独成册,内容重新修订,套套答案都可信,题题解析都用心。 4.版式美:“清华紫”色系,底图选自南宋画家马远《踏歌图》,生动典雅,内文颜色醒目、护眼,整体版式大气美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