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总第96辑(2018年第3辑)

比较总第96辑(2018年第3辑)
作者: 吴敬琏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4.70
折扣购买: 比较总第96辑(2018年第3辑)
ISBN: 9787508690827

作者简介

吴敬琏,现任***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欧**工商学院(CEIBS)宝钢经济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教授,《比较》主编。吴敬琏倡导并努力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化的改革,是“整体改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研究成果,对中国改革和经济发展转型的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内容简介

托马斯?帕利的文章评述了鲍莫尔和戈莫里以及萨缪尔森关于**贸易与**利益冲突的分析,他认同鲍莫尔等人的观点,认为比较优势是*技术驱动的,随着技术追赶和各国收入的趋同,规模报酬递增将会引发贸易冲突,如果一国失去产业基础或是产业被转移到其他**,将会产生严重后果。作者表达了对美国在**贸易中可能*损的担忧。有鉴于此,他认为美国有必要根据各国**产业和技术发展的动力以及各国的策略性政策,重新设计贸易政策,包括扭转**外包的政策措施,提高科学教育和研发方面的公共支出并投资*新的技术和设备,将汇率纳入贸易政策的制定范围。文章也论及了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常被论及的一些政策,如**对企业的干预、汇率低估、出口导向等,认为这些都属于策略性贸易政策,忽视此类政策而任由他国赶超是危险的。在作者写作此文的2006年,正值**化和**贸易的黄金时期,此类声音似乎并未对美国的贸易政策产生重大影响,然而近期的中美贸易冲突表明,这样的看法似乎正在成为主流,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产业政策是近期中美贸易冲突的焦点之一。徐林的文章回顾了我国产业政策的产生和演变过程,归纳了我国实施产业政策的主要政策手段,并对照**贸易规则有关产业政策的规定,剖析主要政策手段与**贸易规则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贸易争议。他认为,产业政策是一个涉及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灰色地带,许多**的**都会以不同方式推行其产业政策,因此关键的问题不在于有无,而在于如何*加合理有效地实施产业政策,既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又可推动**产业的效率提升和升级。为此,他从产业规划和政策制定、产业政策实施模式、技术研发支持政策、金融机构的产业扶持政策、进口替代政策、产业组织政策的实施、*民融合发展、海外人才引进八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十年前发生的**金融危机,极大地挑战并改变了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奥利弗?布兰查德和劳伦斯?萨默斯的文章就是对危机后宏观稳定政策的反思。两位作者回顾了大萧条和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如何形塑了宏观经济政策传统,剖析了此次金融危机又如何改变了人们对宏观稳定政策的观念。他们认为,此次金融危机的启示和大萧条之后的凯恩斯革命类似,它使人们再次认识到经济会*各种因素的冲击,且*冲击后不能自动稳定下来,因此强有力的稳定政策至关重要。但是,这并非意味着要回到凯恩斯主义,而是要综合运用各类宏观政策工具,*加积极地应对不利冲击。具体来说,积极的货币政策可以为应对负面冲击创造空间,应当在需要的时候提供流动性;要*注重财政政策作为经济稳定政策的工具,对债务稳固持*加宽松的态度;即使金融监管和宏观审慎政策并不能消灭风险,也应制定*积极的金融政策。 “特稿”栏目是美国**医保局(CMS)前局长、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前局长、杜克大学教授马克?麦克莱伦等人给《比较》的专稿,探讨责任制医疗服务应用能为推动中国医疗改革做些什么。所谓责任制医疗就是一种价值导向型医疗,其核心特点是,医疗服务提供商有能力给其服务的每一个成员提供*有价值的一揽子服务,而非只关注提供特定的专项服务,仅仅满足于特定医疗服务的数量增长。文章详细阐述了责任制医疗服务的基本框架,概述了英美等发达**和相关发展中**应用责任制医疗服务推动改革的经验证据。作者们认为,借鉴世界各地的责任制医疗服务改革的原则和经验,并将之结合中国的国情,有助于中国医疗改革的成功。为此,他们从支付方式改革、增加私营部门参与以及机构改革等角度,说明中国如何在责任制医疗服务模式的框架内,采取具体可行的步骤,促成高效且具有创新性的新一代医疗服务体系。 “前沿”栏目是波士顿大学经济学教授迪利普? ***的文章。他依据机制设计理论,综述了近年来对这个问题的理论研究,重点比较集权式资源配置的显示机制与分权式资源配置机制。在前一种机制中,处于中央的委托人从代理人那里获得信息,并据此做出生产和分配决策;在后一种机制中,处于中央的委托人将生产和分配决策权下放给代理人。作者认为,机制设计理论在比较集权和分权问题时的一个主要优势是从激励的角度分析分权的潜在成本。分权之所以会带来成本,其根本原因在于被赋予决策权的代理人根据自己的私利行事,而不是为了整个组织或中央设计者。这相应地催生了“失控”和“权力滥用”的问题。如果人们可以通过审慎地设计分权安排克服激励问题,分权就是一种*好的组织模式,因为它在沟通成本和信息处理职责的分配方面有其经济合理性。然而,如果激励的成本极高,那么在集权和分权之间选择时,就要权衡(激励)成本和(沟通、信息处理)收益。 “改革记忆”栏目是三农问题专家刘守英教授在1993 年的旧作。文章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后的中国农地制度。文章的分析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确立了农民家庭作为农业经营主体的地位,使农民家庭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与剩余索取权,为农民努力投入农业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激励,这一制度与大幅提高农产品定购价格、放开农产品市场、增加农业投入等其他改革措施相结合,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中国农业的高速增长。但是,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结构中的制约因素,如集体所有制下的人均分地安排、粮食征购政策等影响了土地产权的完整性,从而制约了农户经营农业的积极性。此文虽然在25年前写就,但其中揭示的问题至今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不仅制约了农业发展,影响农民的利益,*成为中国经济继续转型的一大障碍。 “比较之窗”栏目是两篇关于养老金改革的文章。为了改善**财政的长期可持续性,挪威于2011年推行了新的养老金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继续保持*低养老保障和收入关联型养老金的基本框架;建立养老金待遇随工资和物价调整的机制;通过精算机制将累积的养老金权益年金化,使之与预期寿命挂钩;延长退休年龄。这些措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改革目标,挪威统计署研究部的四位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评估。他们同时使用了动态微观模拟模型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两种方法,分析了养老金改革的就业效应和财政效应,从中发现,改革可以大大改善财政的长期可持续性,其中就业率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健康服务和长期看护方面的**支出增长,单靠养老金改革还远不足以解决挪威财政的长期可持续问题。 *本养老金专家高山憲之的文章介绍了*本养老金制度的主要变化。目前*本的养老金制度主要有三种:主要面向企业雇员的厚生年金、主要面向公共部门雇员的共济组合制度以及覆盖其他人口的国民年金。*本养老金制度设计遵循三项基本原则:不缴费就得不到养老金,养老金待遇和实际缴费期限成正比,代际相同、缴费额相同的人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待遇相同。随着*本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高山憲之详细叙述了三种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历程、其间遭遇的争议和阻力。在他看来,*本的养老金改革历程给出了一些值得吸取的教训:首先,准确预测一个社会可能发生的变化极其困难,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灵活地调整养老金制度;其次,在改革过程中,学术界对养老金进行大量精耕细作的科学研究是极为重要的,能在必要时澄清认识,推动改革;再次,政策制定者并非**,政策承诺、政治顾虑都有可能造成误判,因此及时矫正错误是明智之举;*后,全覆盖的公共养老金制度不能仅靠缴费实现收支平衡,需要**给予一定补贴,提供参保激励,补贴资金应当来自**用途的税收。总而言之,对于养老金制度改革,“政策制定者应当怀着温暖的心和冷静的头脑,仔细思考、谨慎行事,诚如《礼记?中庸》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专利保护不仅是影响中美贸易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推动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转型的重要激励机制。经济学家对此有大量讨论,本辑的“法和经济学”栏目特意选取了伯克利加州大学已故教授苏珊娜?斯科奇姆的文章,讨论专利法和累积研究。作者认为,大部分关于专利和专利竞赛的经济学文献总是孤立地看待创新,并不关注早期创新者给后来创新者带来的外部性或溢出效应。然而,*大多数创新者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当前的高科技发展领域尤其如此。创新的这种累积性质,给专利法的优化设计带来了一个严峻的挑战:既要充分奖励为后来创新者提供技术基础的早期创新者,也要恰当奖励改进和发展新产品的后来创新者。为此,文章研究了企业之间如何使用专利保护和合作协议,以保护累积研究的激励机制。 **连续出版的经济学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