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二战上)/袁腾飞讲战争系列](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1014/18/20221014185141110.jpg)
出版社: 湖南人民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二战上)/袁腾飞讲战争系列
ISBN: 9787543889071
袁腾飞,男,1972年2月生于北京。199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曾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13年,现就职于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北京市高级教师、历史教研员。其授课视频08年被学校上传至网上,并迅速走红,一月内点击下载量即超过1000万次,因其幽默风趣、活泼生动的讲课风格,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 作者曾经著有:《小学图书馆百科文库 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年) 《中国文化杂说 宗教文化卷 道家与道教、中国佛塔》(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6年》 《中华大智慧曹操集团》(团结出版社 2000年) 《古人故事新编 隐士与僧道》(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1年)
第一章 熙熙攘攘争名利(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别信那些傻话,最勇敢的人最先死去,活到最后你才能看到真相。 ——题记 01.问天下谁有我“惨” 老兵很不服气 战争是世间最残酷的游戏,第二次世界大战(下文简称“二战”)是人 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传统观点认为,二战由德国首先挑起。有位叫 朱维毅的旅德中国学者,写了本《寻访二战德国兵》的书,在这本书里有个 德国老兵发问,你们公认的二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他得到的回答是德国打 波兰。那位老兵很不服气地说,打波兰可不是德国一家干的,还有苏联!他 认为是德国跟苏联一块儿发动了二战。 亲历者的观点,往往和教科书不一样,其中虽有立场问题,但对这些观 点我们不能完全忽视。今天,中国流行的观点,依然认为德国闪击波兰是二 战爆发的标志。 凄惨的德国 德国为什么要挑起二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下文简称“一战”)就是德 国挑起的,但它没有获胜,过了20年它又发动二战,为什么?二战中意大利 与日本,都与德国结了盟,为什么这几块料会凑到一起?实际上,这跟这几 个国家一战后的经历有非常大的关系。 一战以同盟国的战败而告终,同盟国就四个国家,德国、奥匈帝国、土 耳其和保加利亚,这四个国家全部战败。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 国在这次战争之后解体,德国延续了数百年的霍亨索伦王室下台。当时的德 国什么状况呢?可以说真的像是到了世界末日,人心惶惶,百业凋敝。持续 时间共四年零三个月的一战,不光战败国伤痕累累,战胜国也都损失惨重。 以英国为例,英国自维多利亚女王以来几十年的积累荡然无存,战胜国都这 样,你想德国作为一个战败国,得什么样? 丘吉尔参加过一战,他在回忆录中记载,一战即将结束时,德国的状况 令人沮丧,伴随着日益加剧的听天由命之感,德国人开始感到不寒而栗。德 意志民族已经开始绝望,士兵们慢慢地显示出他们的郁郁寡欢。恶性事故时 有发生,逃兵增多,度假士兵不愿归队。仗打到了这地步,一般的德国士兵 ,甚至老百姓,都看出同盟国没戏了。 一战进行到第三年和第四年时,德国兵的思想就从胜利转为保命。除了 极少数顽固分子之外,大部分人都能明白现在是种什么样的状况。1916年, 德国城市里粮食就供应不上了,冬天人们啃蔓菁,有点类似于咱们的腌咸萝 卜,连面包都没有。如果这场战争有胜利的希望,如果这场战争能得到很大 的好处,我们至于吃不上面包吃蔓菁吗?所以,度假不归的士兵数量就大为 增加,我好不容易度一回假,你再让我回去上前线,那不是去送死吗?我当 然不愿意去了! 要有贵族气派 有个德国士兵回忆,苏俄根据《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释放的战 俘,在回国前就染上了“列宁病毒”。什么是“列宁病毒”呢?简单点说, “列宁病毒”就是布尔什维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列宁说要变帝 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号召人们推翻本国的资产阶级。可想而知,被苏俄 释放的战俘一回到德国,自然拒绝再上前线,那军官怎么办呢?只能通过打 骂、责罚士兵,让他们上前线。这个德国兵回忆说,反对军官无辜责骂士兵 的活动开始蔓延,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军官虽然严格训练我们,但在物资匮 乏的时候却不与我们同甘共苦。 那些军官如此表现,是有原因的。德国军官大部分都是由贵族出身的世 袭职业军人,爸爸、儿子、孙子,沿袭下来。他们特别强调贵族气派,即便 生活品质再怎么着,也要穿军礼服,用银制餐具,得这样体面地活才行。跟 士兵一块儿趴冰卧雪,啃土豆,喝袋装咖啡,门儿都没有,人家不干。鉴于 这种情况,士兵们一看,你平时教导我们玩命,赶着、踹着,轰羊似的,让 我们学打仗,等真打到没吃没喝的时候,你还吃香的喝辣的,可我们连土豆 都吃不上,我为什么还要去卖命?这样,德国普通士兵与军官之间就产生了 矛盾。 越打越吃力 除士兵这个群体外,当时德国的老百姓是怎么看待这场战争的?有位德 国妇女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说大战之前,人们认为战争即使真的打起来,也 不会持续太久。一战时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送士兵出征,说树叶飘落之前你们 就可以返回来。大战1914年8月爆发,欧洲很冷,9月份就掉树叶,威廉二世 承诺一个月就让人回来,他想象的还是拿破仑时代的战争,速战速决,一场 混战顶多三天,死不了几个人。可令威廉二世没有想到的是,大战进行了四 年多。 战争打到这份儿上,进入了一种胶着状态,人们又难以相信它会结束, 整天缺胳膊断腿的人往下运,我们与正常的生活好像被一条鸿沟所隔开。可 是,在我方已无法取胜之后,这战争还有意义吗?这时连德国普通市民也已 看出,战争对于德国来说毫无希望,物资匮乏、人力匮乏。在拼人力时,法 国可以招非洲人,甚至招越南人来当兵。但德国没那么多殖民地,所以越打 胜算越小。但德国怀着复仇的使命仍坚持战斗,德国人到这时候不打不行。 随着英国的封锁,德国主要生活用品的供应被切断。因为打仗和被封锁,德 国人的元气耗尽,此时对于战争的抵触,便成为千百万人公开的意见! 02.齐聚巴黎开个会 舰队送死去 在1916年大家啃蔓菁时,德国只有少数人抱怨战争,大多数人还相信战 争能打赢。而此时大家已看到再打下去,弄不好自己的民族就要灭亡。同时 德国军队也无力再战。不过,德军当时的情况具有某种迷惑性,因为你从表 面上看不出来。一直到1918年,德军在西线仍然保持着进攻态势——这种态 势和后来的越南战争、苏军入侵阿富汗很相似——你赢得了每一场战斗,但 却输掉了整个战争。 在一战当中,德国200万人死于前线,150万人伤残,还有100万人死于 饥饿和瘟疫,德国国力已经支撑不住,青壮年男子基本上消耗殆尽。特别是 那个时代的军官,基本上都是贵族,军官的大量死亡,也就是国家精英的大 量死亡。这对整个德国是个很沉重的打击。 1918年10月1日,德国的鲁登道夫将军跟高级军官们讲,最高统帅部和 德国军队已经完了,战争无法取胜,彻底的失败即将到来。鲁登道夫是一战 中的英雄,德军的灵魂人物,他都坦言德国已经完了。可德国统帅部却不正 视现实,于1918年10月25日下令基尔港的公海舰队出海。当时公海舰队的指 挥官是曾指挥过日德兰大海战的舍尔,他让舰队出海攻击英军,提出的口号 很逗:要么辉煌地胜利,要么光荣地沉没! 实际上,德国海军在此之前已经很久没出海了,日德兰大海战之后就一 直在军港里闷着。1916年都打不赢,到1918年了连燃料都没有,还想去打败 敌人?打鸟粪呀!你让水兵们要么辉煌地胜利,要么光荣地沉没,毫无疑问 ,那肯定是光荣地沉没,不可能辉煌地胜利。这时候连傻子都看出来德国没 戏了,你还让舰队出海送死去,这怎么可能呢?没有意义。 成立共和国 公海舰队不愿去送死,所以水兵起义,爆发“十一月革命”,成立了苏 维埃。德皇威廉二世仓皇逃往荷兰,直到1941年去世,都待在荷兰。这样, 霍亨索伦王朝就倒台了。 在霍亨索伦王朝倒台之后的1919年2月,在歌德、席勒、李斯特的故乡 ——德国小城魏玛,人们通过宪法,成立了魏玛共和国,这是德国历史上对 于共和制的第一次尝试。其实,魏玛共和国在德国历史上是一个不存在共和 党人的共和国。德国在一战后选择共和制,这并不是由于大众民主意识有所 提高,而是德国在帝制崩溃后对西方强国政体无可奈何的一种机械模仿。 灰溜溜的首相 魏玛共和国一成立就赶上了一件恶心事儿——巴黎和会。一战打完之后 ,战胜国得分赃,瓜分战败国。巴黎和会特有意思,说是五巨头,英、法、 美、日、意,但和会主要讨论的是欧洲问题,日本不感兴趣,英、法、美、 意这四国派来的都是政府首脑和外交部长,美国总统、国务卿,英国首相、 外交大臣,法国总理、外交部长,意大利首相、外交部长,只有日本派来的 是前首相和前外长,因为它对这事儿不感兴趣,所以和会上讨论欧洲问题时 它不说话,被称为沉默的伙伴。但一说到中国山东的归属问题,它就开始说 话了,说得很多,只有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它才发言,一般情况下不说话。 因此,和会的主要参与国就是英、法、美、意这四国。 意大利在战争中的贡献是负的,瓜分战利品的时候,不把你瓜分就不错 了,你还要什么好处?所以意大利也就没什么可说的,而且意大利对德国不 感兴趣,它对奥匈帝国感兴趣,想要的领土都在原来奥匈帝国的亚得里亚海 沿岸。同时,英、法、美也不拿意大利当回事儿,,这使得意大利首相奥兰 多很生气。这哥们儿很有个性,一生气就回国了——这会我不开了。他回去 没人挽留,不是说你走了这会就开不成,你走你的,走了更好,少一个白吃 饭的,饭票省了。 他一回去,国内议会问,你从巴黎带回来了什么?他说什么也没带回来 ,那哥儿几个气我,我回来了。议会不干了,你给我回去接着开。他又回到 法国来,回来也没人表示出惊喜,没人说哎哟,你可回来了,正等着你呢。 没有,你愿意走就走,愿意来就来,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他的境 遇,跟意大利的国力联系很紧密。 一开会就吵架 在巴黎和会上,最逗的事儿就是英、法、美三国各有各的要求,任何一 国都跟另外两国有矛盾,而任何两国都可以联合起来对付另一国。比如说, 美国谋求世界霸权,1894年人家工业产量就是世界第一,当了20年老大,它 不甘心再做欧洲的小伙伴,由着欧洲人呼来唤去,可问题是当时在经济方面 美国是老大,但它的军事力量不行,政治还是以欧洲为中心。美国说是1917 年参加一战,其实它是训练了一年多,1918年才开始打的,而且武器都是法 国的。与其说一战美国出的钢,不如说它出的人,100万棒小伙子,它主要 出的是这个。 美国要谋求世界霸权,而法国呢,想法很单纯——欧陆霸权。法国就希 望把德国肢解,最好让德国再回到俾斯麦统一之前的混乱状态。英国想要殖 民霸权和海上霸权,还希望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 美、英、法三国的要求一放到一起,就显得特别有意思,为啥呢?美国 要谋求世界霸权,英、法肯定不干,所以美国和英、法有矛盾,英、法联合 起来对付美国,咱哥们儿新大陆开辟以后称雄500年,它北美野牛,凭什么 当老大?咱哥们儿是中心。法国要欧陆霸权,肢解德国,英国不干,美国也 不干,谁愿意欧洲大陆再出一个“东方不败”,不听我们的?英国要谋求殖 民霸权和海上霸权,法国、美国又不干。这样一来,就剩吵架了,用老百姓 的话讲就是“在那儿扯淡”。 巴黎和会是1919年1月召开的,地点在巴黎凡尔赛宫镜厅,为什么要在 这地方?因此普法战争结束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是在这儿加冕的,对此 法国总统得意洋洋地说:“48年前德意志帝国诞生在这间大厅里,因为它生 于不义,所以它死于耻辱!”明显看得出来,法国是心存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