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湖南人民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55.20
折扣购买: 奔向共同富裕
ISBN: 9787556129096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 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 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 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切实推 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 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我们要创造条件、完善制度,稳步朝着这个目 标迈进。”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我们走出了一条 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道路,已经形成了共同 富裕的中国模式。 共同富裕是一个世界性课题,也是一个世界 性难题。从资本主义发展初始,就有很多先贤学 者发现贫富差别和贫富分化是深蕴在制度内部并 可能最终摧毁这个制度的东西,开始研究如何找 到社会均富即共同富裕的途径。最终,在社会实 践过程中,这种研究探索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模式 :一个以市场体制高度发达的美国为代表,实行 所谓“滴漏模式”(Trickle-down),简单讲 ,就是资本与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后 逐步向下层低收入人群散布。另一个就是著名的 “斯堪的纳维亚模式”,或称“北欧福利国家模 式”,即由国家调控,政府和市场共同承担收入 分配与社会公平职能,抑制资本和社会财富大量 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很显然,“滴漏模式”的效 果菲薄,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今天5% 的美国人口掌握的财富比重大大高于20年前,贫 富严重分化已成为美国常态。“北欧福利国家模 式”则是另一种状况,应当实事求是地看到,这 种模式经过不断修正调整,有充分的理论解释, 也有长期的实践验证,国家福利水平和社会均贫 富水准都得到很高的国际评价,受到许多国家大 多数社会人群的高度认同。 消除贫富差别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另一条路, 就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的突出特 点,是国家把按劳分配作为唯一分配原则,不允 许劳动以外的要素参与分配活动(除极少量分配 活动外),由中央计划机构管理分配过程。由此 ,苏联模式消灭了资本主义由于资本占有和资本 剥削而产生的贫富差别与贫富分化,出现了一个 至少在形式上比较平等的收入分配状态。但是,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无法实现共同富裕,这是 因为,收入分配的计划体制消灭贫富差别与贫富 分化的同时,也消灭了最活跃的经济增长机制, 生长了群体吃大锅饭的惰性体制,社会经济发展 的缓慢迟滞相随而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苏联 领导人赫鲁晓夫还在发展问题上和美国总统公开 叫板,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两国之间巨大的发 展差距就无法进行比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