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孝萱晚年自述
作者简介
卞孝萱,江苏扬州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副主编。著有《刘禹锡年谱》《唐代文史论丛》《刘禹锡丛考》《元稹年谱》《郑板桥丛考》《冬 青书屋笔记》《唐传奇新探》《唐人小说与政治》等。赵益,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日落九世纪:大唐帝国的衰亡》《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文学》《六朝隋唐道教 文献研究》等。
内容简介
一、师长学行 范文澜 我今年八十有三。几十年来,我除了自己读书、学写文章之外,先后协助 过三位先生:范文澜先生、章士钊先生、匡亚明先生。三位先生各有成就,总 之都是我们当代的著名人物。能够协助他们做些事情,使我从中受到许多的教 育。三位先生的身教、言教,至今使我受益无穷。 范文澜先生字仲沄,浙江绍兴人。绍兴不光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它还和 辛亥革命的关系非常之大。辛亥革命之时有三会:华兴会、兴中会、光复会, 合起来是同盟会。华兴会是黄兴等创建,地区主要是在湖南、湖北;兴中会是 孙中山等创建,地区主要是在广东还有海外;光复会主要是在浙江,尤其主要 在绍兴。光复会的名人如蔡元培、徐锡麟、秋瑾,皆绍兴人,所以绍兴可以说 是光复会的诞生地和大本营。 范老的故居,我专门去看过,去的时候因为盖大楼,范家的房屋大部分被 拆掉了,新闻媒体、社会人士不赞成拆掉范老故居,尚未拆的几间保留下来 了。他的家对面有一条河,河旁边就是大通学堂,大通学堂就是徐锡麟与秋瑾 所创办。他们创办此学堂,实际上就是借教育学生为名,准备起义力量。训练 学生出操扛枪什么的,换句话说,武器也有了,兵也有了。范老的家就在河对 面,这边是大通学堂,那边就是范老的家。范老的哥哥名叫范文济,就在大通 学堂读书,后来就留在了学堂。有一天,范老的母亲买了螃蟹,让范老到河对 面的学堂去叫哥哥回来吃螃蟹,范老刚到门口就不能走了,因为好多清兵把秋 瑾绑了出来,当时在抓捕时好像还动了武,当然动武的程度是很有限的。第二 天就有报告说:悍匪范文济,因拒捕而亡。实际上是报错了,死的是另外一个 人,不是范老的哥哥。但范老哥哥却反而没有事了,因为他不是已经“死”掉 了吗。不过“范文济”这个名字是不能再用了,所以后来等于说范文济就没有 了“名”,这是非常有趣的事情。此件事情对范老有着重大的影响。 范老在上海浦东读的中学,这所学校办得好,校长是黄炎培。这个后来就 跟我发生关系了,所以世事往往因缘而生。范老大学读的是北京大学,校长是 蔡元培。蔡元培是绍兴人,是清朝的翰林,又是辛亥革命的元老,以北大办学 “兼容并包”名闻天下。范老得到蔡元培的赏识,做过他的秘书。 当时北大教师有不少,对范老影响最深的有三个人:一是黄侃,范老称 “蕲春师”,蕲春乃黄季刚籍贯。旧时称人称籍贯,是最尊贵之用辞。举个例子, 如称曾国藩为“湘乡”,称李鸿章为“合肥”,称章士钊为“长沙”,这是中国的 一个传统。另外一种呢,是用一位和所称人同姓的古人来称呼,例如冒广生, 冒辟疆的后人,他到北京,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接见他,冒称周为“濂溪”,即以 周敦颐指代。一是陈汉章,范老称“象山师”。陈汉章现在好像没有黄侃有名, 但学兼经史,在当时则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后来也曾到中央大学任教。还有 一位就是刘师培,但范老只称他“申叔先生”,不称“仪征师”,称呼上与黄侃、 陈汉章有区别。这大概是其人品不为范老所重的缘故。实际上,对范老影响最 大的应该是刘师培,因为刘师培以经学名,而范老最初搞的也是经学。其著作 ....... 文史大家卞孝萱的晚年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