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的中华成语故事(启迪篇全新彩绘版)/故事里的中国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韩诗外传》是一部记述中国古代史实、传闻的 著作,书中文章内容繁杂,且每一篇都以一句恰当的 《诗经》引文作结论。书中有不少有意思的小故事, 其中有一篇是这样的: 有一次,晋国国君晋平公坐船游河。看到沿途美 景,他忍不住感叹:“要是我手下多点儿贤才,大家 一起共享这美景该多好啊!”船夫听到这话,说:“ 大王不是真的喜爱贤才啊!那些珍珠宝玉没有脚,可 因为大王真心喜欢,都能找到它们;而贤才有脚却不 到大王身边来,是因为大王并不是真心喜爱他们。” 晋平公说:“我手下那么多人,他们提出什么要 求,我立即就会想办法满足他们。这还能说我不是真 心喜爱他们吗?” 船夫说:“大鸟能够展翅飞翔,靠的是一对儿翅 膀,而身上的羽毛多一根或者少一根都不会影响它飞 行。现在大王手下那么多人,到底是翅膀还是羽毛呢 ?《诗经》上就说过:能帮你出主意的人并不一定都 是贤才。” 后来,人们就把船夫说的话引申为“不胫而走” ,比喻事物不用推广也能快速传播。而在东汉文学家 孔融写给曹*的一封信中,也提到了这个典故。当时 孔融的好友盛孝章住在江东,而统领江东的孙策并不 喜欢他。孔融担心盛孝章会遭到孙策的迫害,就写了 一篇《论盛孝章书》给曹*,希望曹*能接纳盛孝章 。 在信中,孔融先夸赞了一下盛孝章的品德和才能 ,紧接着就阐述了贤才对于平定天下的重要作用。他 同样用珠玉无足而至,而贤才有脚却不来的比喻,劝 曹*广纳天下贤士。曹*接到信后,立即征召盛孝章 为都尉。可惜还是晚了一步,诏令还没送到,盛孝章 就被孙权杀害了。 成语“沧海一粟”出自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前 赤壁赋》。这是苏轼被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篇赋,记 载了他和朋友月夜泛舟游览赤壁时的所见所感。 在一个美好的月夜,苏轼和好友乘舟在河上漫游 ,尽情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只见皎洁的月光照耀 在雾气蒙蒙的江面上,天光水色连成一片,让人忍不 住生出无拘无束、超然世外的感*。 在这样的美景下,苏轼和好友饮酒放歌。几杯酒 下肚后.好友在月光下吹起箫来。箫声婉转呜咽,苏 轼忍不住想起自己被贬谪的处境,心里生起一股理想 无法实现的失意和悲伤。好友放下手中的箫,想到当 年赤壁之战的情景,那时曹*的战船首尾相连、绵延 千里,是何等壮观的情景。曹*也算是一代英雄人物 了,可现在又在哪儿呢?想到这儿,好友忍不住发出 感叹:人生短暂,一个人在永恒的天地间,就像沧海 一粟一样,那么微不足道,那么渺小。真想化身为清 风明月,与天地共存,可终究无法实现,只能借一曲 箫声来抒发自己的遗憾了。 不过苏轼并没有一味沉浸在这种消极的情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