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教育研究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教育研究
作者: 冯博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4.60
折扣购买: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教育研究
ISBN: 9787100188111

作者简介

冯博,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围绕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教育和世界价值观调查发表多篇CSSCI、CPCI论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美国现代道德的文化建构与软实力提升研究”。

内容简介

法律、法规建设对于价值观教育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新加坡学校价值观教育离不开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的保障。新加坡的法律体系完备,大到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公民权利,小到商务礼节、交通规则、公共卫生等都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可循。例如,针对极少数年轻人不积极赡养父母的行为,新加坡国会在 1994 年专门通过了《赡养父母法案》,在法案中明确了赡养父母的责任,而且提出了具体的家庭礼仪规则,比如父母或长辈讲话时子女不可以插嘴、父母或长辈呼唤子女必须要随叫随到等。再例如,针对违背社会公德行为的处罚,在新加坡罚款警示牌随处可见,“不准乱抛垃圾”“不准吸烟”“不准乱过马路”等,而且对于各种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都会有具体的惩罚措施,在警示牌下都会清楚地标明罚款的金额。因此, 新加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为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首先,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新加坡以完备的法制体系闻名世界。李光耀强调:“在制定新加坡的法律法规时,要尽量详尽、具体。”新加坡政府通过制定大量的涉及公民生活、道德规范、社会风尚、种族宗教等内容的法律法规勾勒了共同价值观的大体轮廓,展现了新加坡价值观培育的要求和目标。新加坡学校价值观教育需要有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保障,一方面,完备的法律法规的执行为学校价值观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规范了学校价值观教育实践行为。 植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需要,在深入研究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教育对于我国的可借鉴性基础上,精准把握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教育全貌。一,对价值观、价值观教育、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教育等前提性问题进行文化自觉、理论自觉和方法自觉的形上省思,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 二,以“政策制定”与“媒体宣传”为突破,对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教育的进行持续追踪与实地研究,以期对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教育现状精准把握。 三,坚持系统性思维,在加强价值观教育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做出贡献。 四、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出去”“一带一路软实力建设”的高度重新审视中新两国价值观教育的互动与比较,提升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