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教育:世界经典文学名家系列·巴黎圣母院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法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是贯穿他一生活动与创作的主导思想。他的创作期非常长,长达60年以上,其作品包括诗歌26卷、小说20卷、剧本12卷、哲理论著21卷,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以及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非常辉煌的文化遗产。而《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则是他最为经典的代表作。 1827年,雨果发表了韵文剧本《克伦威尔》与《<克伦威尔>序言》,其中,《序言》被称之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在雨果的文学论著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1830年他根据《序言》中的理论写成了第一个浪漫主义剧本——《爱尔那尼》,它的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战古典主义的胜利。
内容简介
第一卷 一 大堂 话说距今三百四十八年 六个月零十九天前,那日巴 黎万钟齐鸣,响彻老城、大 学城和新城三重城垣,惊醒 了全体市民。 其实,1482年1月6日那 天,并不是史册记载的纪念 日。一清早全城钟声轰鸣, 市民惊动,也没有发生什么 惊天动地的大事。既不是庇 卡底人或勃艮第人进犯,也 不是抬着圣骨盒的宗教列队 仪式;既不是拉阿斯城学生 造反,也不是“我们尊称威 震天下圣主国王陛下”摆驾 入城;甚至不是在司法宫广 场吊死男女扒手的热闹场景 ;更不是十五世纪常见的羽 饰盛装的某国使臣莅临到任 。就在两天前,还有这样一 队人马,即佛兰德使团奉命 前来,为缔结法国王太子和 佛兰德·玛格丽特公主的婚 约。为此,波旁红衣主教不 胜其烦,但是他为了讨好国 王,不得不满脸堆笑,迎接 佛兰德市政官那帮土里土气 的外国佬,还在波旁公爵府 款待他们,为他们演出一场 “特别精彩的寓意剧、滑稽 剧和闹剧”。不料天公不作 美,一场滂沱大雨,将府门 挂着的精美华丽的帷幔淋得 一塌糊涂。 1月6日那天,是约翰·德· 特洛伊所说的“全巴黎欢腾” 的双重节庆,即远古以来就 有的主显节和狂人节。 这一天,照例要在河滩 广场燃起篝火,在布拉克小 教堂那里植五月树,在司法 宫演出圣迹剧①。就在前一 天,府尹大人已派衙役通告 全城。他们身穿神气的紫红 毛纺衬甲衣,胸前缀着白色 大十字,到大街小巷的路口 吹号并高声宣告。 一清早,住家和店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