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42.30
折扣购买: 大势研判(经济政策与资本市场)
ISBN: 9787508662091
任泽平,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分析师,中国金融4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中国新供给50人论坛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兼职研究员等。曾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室副主任。曾在《人民日报》《经济研究》等报刊发布文章近百篇,专著《宏观经济结构研究》收入“当代经济学文库”。
限数量的“纯”部门和行业,从而把按照各个生 产单位(企业和个人)的分析改为按照各个经济部门的 分析,使方程式和变量的数量大大减少,甚至可减少 到几十个或几个的程度,解决了实际计算的困难。列 昂惕夫进行部门分类和归并的依据和标准是:每个生 产部门只生产单一的产品,并具有单一的投入结构( 或工艺技术),而且不同部门的产品之间没有可替代 性。 基本假定二:比例性(线性)假定。也就是每个部 门的产出量是该部门投入量(生产消耗)的线性函数, 随着投入量的增大或缩小,产品产出量以同样的比例 增大或缩小。投入产出模型以线性关系作为基本假设 是有一定的客观依据的:①产品产出量和投入要素之 间的数量关系基本上属于正比例的线性关系,尤其是 产品产出量与形成产品本体的原材料消耗量之间更明 显地表现为线性关系。②作为投入与产出比值的直接 消耗系数不是某个具体生产单位的个别指标,而是同 类产品生产者的平均消耗定额,由于影响这一指标的 诸因素在较大范围内具有相互抵消的作用,因此它具 有相对的稳定性。实际上,在生产技术、工艺方式不 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投入与产出之间、投入要素 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了产品生产 的消耗结构。 投入产出分析在上述两大基本假定的基础上,延 伸出了一系列其他假定。 延伸假定一:技术不变(直接消耗系数稳定)假定 。这个假设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 各部门的生产技术水平凝固不变,抽象了技术进步与 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另一方面,同一部门内各企 业的技术水平、技术条件相同,或者说它们有相同的 消耗系数。在投入产出模型中,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 数量联系或产品结构是通过直接消耗系数a(生产技术 联系)建立的,可以说a是整个投入产出模型的核心概 念。但是,事实上,新材料的使用、新技术应用、相 对价格变动和新工业出现等原因,都将使直接消耗系 数发生变化,这说明它在时间上有一定的不稳定性。 因此投入产出模型适合研究静态的空间结构问题,要 使其研究动态的时间变化趋势问题,就必须考察技术 进步、价格变动的情况与趋势,并掌握由此而引起的 a变化的规律性。 延伸假定二:规模报酬不变假定。根据线性假定 ,投入增加的比例和产量增加的比例相等,从生产函 数的性质上来说,投入产出分析中各部门的生产函数 是一次齐次函数,这就是规模报酬不变假定,也就是 投入产出理论中不存在规模经济问题,生产规模的扩 大并不引起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低。 延伸假定三:无替代性假定。在投入产出分析中 ,任一产品只有一种生产方法,需求结构和相对价格 的改变并不会带来投入产品问的替代,从而也就不影 响技术。 (四)投入产出模型的技术评价 主流模型技术包括计量经济建模技术、投入产出 建模技术、数学规划建模技术、混合建模技术等。每 类模型都有其适用范围,有其擅长解决的问题,也有 其不擅长解决的问题。一个模型的优劣取决于以下因 素:现实问题与模型技术前提假定的契合程度、技术 的先进性与复杂性、与替代技术的优劣比较、模型能 解决哪些问题及其解决能力、技术本身实现的难易等 。 投入产出建模技术在解决结构问题方面具有优势 ,它擅长解决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区域结构、消耗 结构、分配结构、产出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 出口结构、价格结构等各类结构问题。但是投入产出 建模技术因为数据的限制而只能建立年度模型,而且 由于它建立在一般均衡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很强的前 提假定,使得投入产出建模技术缺乏灵活性。 投入产出建模技术包括投入产出原建模技术和投 入产出扩展建模技术。投入产出原建模技术侧重于静 态的、线性的、流量的、总产出的分析,缺乏动态的 、非线性的、存量的、最终产出的分析,投入产出技 术在这些方面的扩展形成了各种投入产出扩展建模技 术:动态投入产出技术、非线性投入产出技术、存量 投入产出技术、投入占用产出技术、二阶段投入产出 技术等。动态投人产出技术能够解决前期投资对当期 产出的影响问题;非线性投入产出技术放宽了对固定 线性系数的前提假定,能够解决规模报酬递减或递增 的生产问题;存量投入产出技术和投入占用产出技术 都是将存量指标引入投入产出分析体系以期解决经济 存量对产量的影响问题,它们的区别在于,投入占用 产出技术是将存量指标以生产部门占用的形式“粘贴 ”在原流量投入产出表的第Ⅲ象限,存量投入产出技 术则完全撇开反映流量的原始投入产出表,建立全新 的列向反映存量占用状况和行向反映存量配置状况的 存量投入产出表;二阶段投入产出技术通过把投入产 出表第1象限中间产品矩阵替换为消费矩阵,摆脱了 原投入产出模型以总产出为核心的分析体系,实现了 向以最终产出、GDP为核心的分析体系的转变,完成 了投入产出核算从MPS体系向SNA体系(国民经济核算 账户体系)的转变。 计量经济建模技术是最常用的经济建模方法,因 为计量经济模型能够揭示经(P29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