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和他的时代

司马光和他的时代
作者: 赵冬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司马光和他的时代
ISBN: 9787807680123

作者简介

赵冬梅,1971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曾任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北大分校客座副教授、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主要关注晚唐至宋的历史,研究重心为政治制度与官僚生态,希望揭示特定制度中特定人群的生存状态、制度与人群的互动关系,也曾涉及中韩关系、社会生活等领域。 著有《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武道彷徨:中国古代的武举与武学》等。2012年2月在《百家讲坛》开讲《千秋是非话寇准》。

内容简介

如果说“司马光砸缸”确有其事,那么,用“砸 缸的孩子”来回答“司马 光是谁”这个问题,又是否合适呢?那个砸缸救人的 勇敢男孩,毫无疑问是司 马光。可是,如果说司马光就只是那个勇敢的砸缸小 孩儿,那至少不能说是 准确的。司马光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卒于宋 哲宗元祜元年(1086), 一共活了六十八岁,“砸缸”只是司马光童年生活的 一个小插曲。它瞬间发生, 传为佳话,最终成为我们民族民间记忆的一部分,故 事里的司马光也成了一代 又一代中国孩子的榜样——当然,那个掉进缸里的小 孩儿,也顺带着成了一个 安全教育的反面典型。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外人、后 人可以反反复复地讲,不 断强化,而司马光本人和他的父母却必须淡化甚至忘 记——不然的话,司马光 的人生很可能就是“神童变路人”版的了。事实上, 司马光六十八年的人生岁 月,“砸缸”之后,精彩无限。 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典型答案一“砸缸救伙 伴的勇敢小男孩儿”,正 确而不全面。不说“砸缸”,不是司马光;只说“砸 缸”,更不是司马光。 典型答案二: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 。这个“之一”不是“很 多”之一,而是二者之一。中国史学素有“史界两司 马”的说法,说的是中国 两位最伟大的历史学家,都姓“司马”。这两位“司 马”,第一位是西汉的司马 迁,他写了一部《史记》,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 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第二 位“司马”就是司马光, 司马光的史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资治通鉴》这部书上 。《资治通鉴》是一部煌 煌二百九十四卷的史学大书,它按照时间顺序,记述 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 一千三百六十二年 间的历史,是一部写给帝王将相的历史教科书。南宋 大儒朱熹说《资治通鉴》 “伟哉,书乎!自汉以来未始有也”。…现代历史学 家也从不吝惜他们对《资治 通鉴》的赞美之辞,比如说它是“空前杰作”,说“ 论到编纂的方法,史料的 充实,考证的详细,文字的简洁,综合评论,确算它 首屈一指”!自从《资 治通鉴》问世以来,各种注释之作、考据之作、延续 之作、改写之作、研究 之作相继出现,司马光和他的《资治通鉴》已经成为 史学研究领域中一处占 尽风光的园地。作为《资治通鉴》的主要编著者,司 马光的史学成就之高毋 庸置疑。 这个答案怎么样?跟第一个一样,很正确,不全 面。历史学家,这是今天 的人按照现代职业分类标准给司马光贴上的标签。现 代人职业的特点就是专业 化和终身化,分工越来越细,专业领域越来越窄,而 且干什么基本上就是一辈 子的事儿。倘若百年之后还有人记得我,说赵冬梅是 一个优秀的历史学者和历 史老师,那我九泉之下肯定能笑醒过来。因为我这一 辈子在公共领域基本上就 只能干这一件事了,那就是学习和教授中国历史—— 再确切点儿说其实只是宋 史,学海无涯,生命有限,能够在这个小小的领域建 立“说话的自信”,已然 不易。可是,如果用这个标准去评判和衡量生活在将 近一千年前的宋朝人司马 光,那绝对是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司马光的时代所奉行的原则是“学而优则 仕,仕而优则学”,学习 的目的是为了当官,当了官还要继续学习,学者与官 僚一身二任。司马光二十 岁中进士,开始做官,此后一直到死,他的官僚身份 从未改变,他对于学术 的追求也从未停止。对于司马光这样一位学者与官僚 一身二任的古代士大夫来 说,治学与从政就像是一个人的思想与行动,无法分 割,学术也是他“从政” 的一种方式。从二十岁中进士开始,司马光在宋朝的 官场上一共奋斗了四十八 年。这四十八年当中,有十五年,他远离首都开封, 住在洛阳,专门编修《资……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