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的奥秘(曾仕强告诉你如何搞好人际关系)
作者简介
曾仕强,教授,中国式管理之父,当今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与培训大师。研究中国管理哲学近三十年,首倡中国式管理,名动政、商、学界,享誉海内外。 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曾任大学校长、教授多年,并长期担任企业经营顾问、高级培训师。现任时代光华公司特聘高级培训师、华夏智业管理学院院长。被誉为中国式管理大师、最受企业界人士欢迎的十大名嘴之一。 其他重要著作有:《中国式团队》、《圆通的人际关系》、《管理的真相》、《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的管理行为》、《中道管理》等。
内容简介
第一节 言——模棱两可,言不由衷 俗话说,言为心声。中国人的心是难以捉摸的, 所以中国人的话常常模棱两可。我们主张“逢人只说 三分话”,同时又主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逢人只说三分话”是对交情不深、关系一般的人而言 的,因为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当然应该小 心试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对交情深厚、关 系密切的人而言的。既然大家亲如一家,也就不需要 互相隐瞒。 其实,中国人说“逢人只说三分话”的时候,已 经含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意思。况且中国人 所说的“三分”,既可以是“三分流水七分尘”的“ 三分”,也可以是“天下只有三分月色”的“三分” ,就看到时如何拿捏了。当彼此尚不熟悉时,当然“ 未可全抛一片心”,等到互相信赖了,完全可以知无 不言,言无不尽。 同样,中国人说“言无不尽”的时候,也不要忘 记“逢人只说三分话”,因为彼此虽然关系密切,但 是有的话可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或者引起他的嫉 妒,所以必须有适当的保留,说三分留七分,那七分 就心照不宣了。 听话不如“看”话 不了解中国人的人觉得我们很难捉摸:“我明明 听懂了他的话,他怎么还是不高兴?”因为中国人说 的话通常包含很多意思,有些人听懂了表面意思却常 常听不懂言外之意。有时候,中国人不说话,只是一 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包含了很多意思,这当然需要彼 此的默契。如果没有默契,要搞清楚中国人到底在说 什么,确实很难。下面这个小故事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 故事 苏东坡被贬至黄州后,一天傍晚,和好友佛印和 尚泛舟长江。忽然,苏东坡用手往岸上一指,笑而不 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岸边有一只黄狗正在啃骨头 ,顿有所悟,便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 入水中。两人心领神会,不禁相视而笑。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 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 诗)”。 当然,要达到苏东坡与佛印这种心灵相通的程度 ,除了默契之外,还要有较高的智商才行。 中国人南腔北调,就算大家都说普通话,也很难 保证彼此听得懂。勉强听懂,也未必弄得清楚他人的 真正用意。 指鹿为马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人们把“指鹿为马 ”理解为“不明是非、颠倒黑白”,其实很不恰当。 赵高只是借此试探一下究竟自己在朝廷的权势怎样, 其真正的话意是:“你们是服从秦二世,还是服从我 ?”我们嘲笑群臣不分黑白,其实他们才是真正听得 懂话意的人。 案例 有一天,我搭出租车到某地。由于大路上发生事 故,所以司机改走小路。但小路蜿蜒曲折,司机不太 熟,越走越觉得没有把握,便停下来,向旁边一位老 先生问路:“请问我要到××去,该怎么走?” 老先生气定神闲,不慌不忙地回答:“有路就可 以走,多问几次就会到。” 这两句话,叫人听了觉得十分有道理,同时又觉 得摸不着头脑。 司机表示感谢,很有信心地向前驶去。 我觉得很纳闷,问他:“你知道怎么走了?” 他说:“知道。有路就可以走,表示我走的路是 对的。如果我已经走错了,他会把手一扬,然后指向 正确的方向。现在我走对了,他不必举手,所以说有 路就可以走,告诉我顺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多问几 次就会到,意思是后面会有几个比较复杂的岔路口, 那时候一定要问路,不要乱闯。” 经他这么一解释,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中国话如 此简单明了,两句话就可以交代清楚。但听者必须动 脑筋才能听懂。现在有些人只听不想,以致听不懂中 国人所说的话,实在是一种遗憾。 中国话很不容易听,才是我们真正的难处。中国 人要人家不要“听”话,其中含有“中国话不可以用 耳朵听”的意思,必须特别小心。“不要听他的”, 包含“不要听他的话”,也包含“不要单凭耳朵听他 的话”的意思。中国人很少说“听他说什么”,反而 常常告诫我们“看他怎么说”,也就是说,中国话不 适合单用耳朵听,应该配合眼睛看。中国话听起来含 含糊糊,“看”起来清清楚楚。中国人不喜欢啰里啰 唆讲一大堆,只喜欢简单明了,短短一两句话,含意 很深,所以“看”了之后,还要多想。如果不用心想 ,还是弄不清楚中国人的话意。也就是说,“看”话 不能单凭一双眼睛去看,还要动用“心眼”,才能够 真正看清楚,才能领悟“话中的话”,以及“话外的 话”。 “心眼”要大,才听得真实。“心眼”太小,成 了“小心眼儿”,就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如果对方有难言之隐,有说不出来的苦衷,有说出 来反而彼此难过的事情,千万不要用不正当的心思去 曲解。 一句“你看着办吧”,究竟是“全权委托你”, 还是“猜猜我的用意”,甚至“居然搞成这样子,你 自己收拾烂摊子吧”?短短几个字,足够让别人思前 想后了。凡是耳朵听不懂的时候,就要用眼睛看,还 要动脑筋,结果呢?你看着办吧!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