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与正视(鲁迅与我七十年)(精)
作者简介
周海婴,鲁迅和许广平独子,1929年9月生于上海,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系。曾任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绍兴、厦门鲁迅纪念馆名誉馆长,北京、绍兴鲁迅中学名誉校长等。2011年4月7*在北京逝世。
内容简介
有些性格像鲁迅 我认识海婴是在一九五六年。那年夏天我和周蕖结婚 ,周建老为我们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设宴招待家人和*亲 近的朋友。到场的自然有许广平妈妈带领的一家,还有杨 之华、徐伯昕夫妇以及我们在苏联留学的几位同学。海婴 负责摄影,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和值得怀念的影像。因 为他忙着摄影,我们全家福里反而没有他的照片,不能不 说是有点遗憾。以后我们就有五十多年的交往。我们俩是 同龄人,可惜他先我而去,使我无限悲伤。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每逢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 *,北京都要举行庆祝**。我们早上六点多钟从北师大 出发,经过西安门到北池子,在南池子一带待命,等到经 过天安门接****检阅后在南长街解散。那时已到中午 ,正是饥肠辘辘,我和周蕖就直奔景山东街广平妈妈那里 蹭饭吃。广平妈妈总是热情招待我们。于是我有时就和海 婴海阔天空地聊起来。 海婴*顶聪明。据周建老回忆,海婴小时候就喜爱机 械玩具,并且喜欢拆拆装装。十二三岁就开始摆弄摄影和 无线电。那时他在亭子间里搞了一个小小实验室,自己组 装无线电收音机。到晚年他还有注册的私人电台。我对无 线电一窍不通,但年轻时也喜欢摄影,当然也只是玩玩, 旅行时留个纪念,没有海婴那样精通。那时彩色照相掀起 不久,我在苏联买了一套冲洗彩照的设备,程序很复杂, 我试验了几次都不太成功。我觉得海婴可能会用,就把它 送给了他。后来彩照的技术发展得很快,我那套设备可能 也就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海婴是**技术的弄潮儿。二十 世纪七八十年代常常骑着漂亮的摩托车到我们家来看望他 的三叔周建老,每次都会给我们摄像。我家的全家福照片 都是他照的。 海婴八十岁时在北京国子监举办了一次摄影展览,邀 请我去参观,使我大开眼界。我不仅佩服他摄影技术之高 超,*钦佩他从年青时代就关心社会。照片中不仅有社会 民众的生活,还有许多历史人物的影像。他的摄影作品, 不仅是艺术的创造,而且反映了时代的脉络,具有很高的 历史价值。 海婴和三叔周建老有深厚的友谊,称呼他为三爹,平 时每年都来看望他。记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周建老在浙江 工作,海婴那时身体欠佳,就到杭州三爹那里住过一段时 间,这是他们叔侄相处*长的一段时间。他还送给三爹一 方田黄石印章。可见他们在那里曾谈文说赋,一定十分愉 快。我们家一般没有过生*的习惯,*是从不做寿。但一 九七八年周建老九十诞辰那天,海婴却捧了一个大蛋榚来 ,有上下三层,说是特地到北京饭店定做的。大家当然欢 乐一堂。 海婴的性格很刚毅,做事很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 ,但实事求是,从无虚假。有时我们通电话,正事谈完, 他就说,就谈到这里吧,电话就挂断了,来不及与他说闲 活。但他办事十分认真,什么事都要穷追到底。所以周建 老曾说:“有些性格像鲁迅。” 有一件事值得记一下。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周建老 海婴这本书正反映了他的性格,实事求是,直面自己的人生。作为名人的后代,他*到的压力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他也不为尊者讳,写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纠正了社会上流传的许多误解。 ——顾明远(**教育家) 父亲确实也曾说过:“我是在一个‘人场’的环境下长大的,就像磁场,我被这个‘人场’控制着。”然而,父亲又说,鲁迅在给他压力的同时又一直在鞭策着他……他的一生是成长的一生,不停地在成长,在*后一刻还在健全他的整个人格。 ——周令飞(鲁迅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