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处世绝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乘船失杼喻 在海中丢了碗,去河中找,怎么会找得到呢? 原文 昔有人乘船渡海,失一银钎①,堕于水中。即便思念:“我今画水作 记,舍之而去, 后当取之。”行经二月,到师子诸国,见一河水,便入其中,觅本失钎。 诸人问言: “欲何所作?”答言:“我先失钎,今欲觅取。”问言:“于何处失?” 答言:“初入海 失。”又复问言:“失经几时?”言:“失来二月。”问言:“失来二月 ,云何此觅?”答 言:”我失钎时,画水作记。本所画水,与此无异,是故觅之。”又复问 言:“水虽不 别,汝昔失时,乃在于彼;今在此觅,何由可得?”尔时众人无不大笑。 亦如外道,不修正行②,相似善中横计苦因,以求解脱。犹如愚人, 失钎于彼,而 于此觅。 注释 ①舒:钵钎。僧人用的盛饭的器皿。 ②正行:正道。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乘船渡海,不小心把自己的银盆掉到海里。于是,他想 :“我现在在 水面上画个标记,先把它放在那里,以后再来取。”过了两个月,他到达 了师子国的境 内。看到一条河流,便跳人河中,寻找那只丢失的银盆。旁边围观的人群 中有人问他: “你在水里做什么呢?”他回答道:“我以前丢失了一只银盆,现在想找 回来。”那人又 问:“在什么地方丢的?”他回答说:“在渡海的时候。”岸上的人又问 :“丢了多长 时间?”他回答说:“丢失了有两个月了。”岸上人很奇怪地问道:“既 然已经丢失两 个月了,又掉在了大海里,为什么在这里找呢?”他回答说:“我丢失银 盆时,在水面 上做了记号。海里的水和这里的水是一样的,所以我在这里寻找。”岸上 人又说:“水 虽然没有区别,但你曾经丢银盆的地方是在大海上,现在你在这里寻找, 怎么能找得到 呢?”当时,围观的人都感到非常好笑。正如有的修行者那样,在修行正 道的过程中, 他们不去探求佛理,而是用刻意苦修的方法求得解脱。这不正像这个丢了 银盆的人,把 银盆丢在了海里,却到河里去寻找的行为一样吗? 精华点评 这个丢了银盆的人,在海里丢了银盆就去河中寻找,他认为河水是不 变的,没有想 到银盆却是在海里,而不是在河里,银盆不会根据你的思想从海里游到河 里。可见他思 想僵化到了极点。这启发我们,做人做事千万不要固步自封,不懂得变通 ,不懂得追根 溯源,而只根据表面现象去做事,搞形式主义,这样的行为不可救药。 现在社会发展与日俱新,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每个人因为生活环境 的改变,也在 不断改变,总之,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我们每个人也都要用发展变化 的眼光去看待 问题,处理事情。例如我们古代人曾经有守丧的习俗,一般守丧都要三年 ,但如果在现 代社会中,我们还是要守丧三年,而在生活节奏非常快,生活环境不断改 变的今天来说 是不可能的,我们生活、学习等等方面都会被打乱,社会也会混乱不堪, 所以,现在我 们把三年改成了三天。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不能总是用固定的眼光去看 待人和事,例 如.曾经上学时很笨很淘气的小孩,成年后也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成为成 功人士。所 以.我们要用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情。在与人交往中,要学会机变灵通, 才能左右逢 源,在社会中游刃有余,才能取得人生或事业上的成功。 人说王纵暴喻 懂得尊重他人,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为人处世,学着设身处地为他 人想一想。 原文 昔有一人,说王过罪,而作是言:“王甚暴虐,治政无理。”王闻是 语,即大嗔恚①, 竞不究悉谁作此语。信傍佞人②,捉一贤臣,仰使剥脊③,取百两肉。有 人证明此无是语④, 王心便悔,索千两肉,用为补脊。夜中呻唤,甚大苦恼。王闻其声,问言 :“何以苦 恼?取汝百两,十倍与汝。意不足耶?何故苦恼?”旁人答言:“大王, 如截子头⑤,虽 得千头,不免子死。虽十倍得肉,不免苦痛。” 愚人亦尔。不畏后世,贪得现乐,苦切众生,调发百姓,多得财物, 望得减罪而 得福报。譬如彼王,剥人之脊,取人之肉,以余肉补,望使不痛,无有是 处。 注释 ①恚(hui):恨,怒。 ②佞人:花言巧语,善于阿谀奉承的小人。 ③仰:命令。 ④是:此,这里指贤臣。 ⑤截子头:割断人的头。截,割断。子,对人的泛称。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数说国王的罪过,他这样说:“国王非常暴虐,根 本没有办法治 理朝政。”国王听到有人竟然敢说这样的话,就非常地气愤,竟然不追查 是谁说的这句 话,而听信身边喜欢诬蔑别人的小人的话,把一位贤能的大臣捉了过来, 然后下令把他 脊背上肉割下一百两。后来,有人证明诽谤国王的话不是这个贤臣说的。 国王心里很后 悔,便命令取一千两肉来修补这位大臣的脊背。这位贤能的大臣在夜里痛 得大声喊叫. 国王听到他的声音,便去问:“你为什么还这么痛苦呢?割了你一百两肉 .用十倍的肉 偿还你,难道你还不满足吗?为何还痛苦呢?”旁边的人代贤臣回答道: “大王如果砍 掉一个人的头,即使用一千个头来补偿,也免不了人的一死;虽然您用十 倍的肉偿还 他,仍免不了痛苦啊。” 愚蠢的人也像这个人一样。不考虑将来的事情,而只图现在享乐,把 痛苦带给大 家,他们任意调配百姓,得到很多财物,妄图能消减罪孽,得到福报。这 就好像这个国 王,割下别人的肉,用别人的肉来补救,希望使人不痛苦一样。都是办不 到的。 精华点评 做事情一定要懂得对他人负责,这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只有尊重 他人,他人才 能反过来尊重你。国王听信谗言,就随意割下贤臣的肉,可见有人说他暴 虐是正确的。 他不考察实际情况就妄下断言,这是对人的不尊重。后来,事情真相大白 时,国王用十 倍的肉补偿贤臣,以为这样他就不痛苦了,由此可见,国王根本没有考虑 到他人的痛 苦。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每个人感受, 尊重每个人的 意见。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才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才可能顺利 办好事情。 P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