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黄了麦客不会回来了
作者简介
马鹏波,陕西宝*人,中文系毕业。现为自由撰稿人,持续关注乡土文化变迁并发表系列文章,用文字为故乡招魂。
内容简介
据母亲讲,我读小学时作文写得极好,曾*到过 不少先生赏识。于是有一段时间,我总是回忆,想知 道自己在懵懵懂懂的年岁里都写过些什么。我费力寻 找,就如同在一片荒芜中搜寻蕴含新生命的种子。有 时在路上,有时在梦中,倘若有片段一闪而过,常常 激动得难以自持。 **岁的孩童会写点什么呢?后来恍然间明白, 整个童年中,我就写过一个题目,这便是故乡了。那 时笔下故乡的名字好多、好多,《我家的菜园》(( 暑假趣事》《夏天的麦子》((冬天的雪景》,那时 候的故乡,真的好大、好大,我努力成长,努力书写 ,从六岁到十多岁,将铅笔写成钢笔,终究还是没能 走出故乡的氛围。 何处是故乡?故乡是何处?人生前二十年当中, 不曾想过这样的问题,故乡也不会让我去想这样的问 题。 几年前,我远离故乡前往天津求学,途中目睹车 窗外疾驰后退的山山水水,深感兴奋激动。当真正踏 上异乡土地的那一刻,突然意识到,过去二十年,我 把“异乡”这个词语,理解得实在太过于轻松。 我开始不习惯异乡的饭菜,开始不习惯异乡的言 语,不习惯异乡的云、异乡的风。在一片“不习惯” 的慌乱中,我开始怀念故乡的味道、故乡的云,故乡 的山水、故乡的人。 何处是故乡?故乡是何处?我有点儿迷惑。 我摊开地图,仔细丈量异乡与故乡的距离。心头 不禁一振,原来,我离它已经那么远了…… 我尝试着把故乡带进异乡人的生活。向每一个熟 识的人、每一张异乡的面孔,努力介绍故乡风物。他 们摇头、他们木然、他们疑惑、他们不解,故乡的名 字,对于他们竟是如此陌生。 故乡,何时变得这么小了? 2013年12月,正是北风*硬的季节。我裹紧棉被 ,缩在宿舍一角漫无目的地刷新网页,朋友发过来一 条链接,我匆匆忙忙打开,是一段从《舌尖上的中国 》截出来的视频片段。秦腔、面条、麦浪、黄土,介 绍的正是千里之外的故土民俗。心在故乡,身瘦异地 。我打电话给这位同处异乡的朋友,激动地告诉他: “拍得真好,真想现在就回去呢!” “回去也再难见到,都过去的事情了!” 一声叹息,两头默然。他说得没错,故乡的的确 确是变了。 也许故乡一直都在变化吧!春去秋来,寒尽暑往 ,这个世界上哪儿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呢?破旧的老屋 需要重建,颓圮的石桥需要重修,孩童必定长大,青 年终将苍老,成长是一件残酷的事情,变化又何尝不 是如此?我们挡不住社会进化的脚步,也没有理由阻 挡这个世界前进的步伐。一成不变的故乡,定然也不 是异乡游子所希望看到的样子。 故乡不再广阔,它缩小自己的形象,让游子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