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六百问](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1113/11/20231113111216350.jpg)
出版社: 内蒙古大学
原售价: 34.00
折扣价: 27.20
折扣购买: 国学六百问
ISBN: 9787811151046
《颂》诗的内容与风格如何 《颂》是《诗经》三类诗歌中的一种,包括《周颂》31篇、《鲁颂》4 篇、《商颂》5篇,共40篇,合称“三颂”。 对于《颂》的解释,最早见于《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 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美盛德之形容”,就是赞美“盛德”的舞蹈动作 。因此,近世学者认为,《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其中一部分是舞曲。 《周颂》的作者已不可考;《鲁颂》被认为是太史克所作,《商颂》中 的5篇被认为是正考父所作。 《颂》诗主要是周王和诸侯用于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的乐歌,其内容多 宣扬天命,赞颂祖先的功德。《颂》诗中也有一些反映当时农、牧、渔业生 产情况的作品。 《颂》诗多空洞抽象的说教,缺乏形象性和韵律美,也极少运用比、兴 手法。其中《周颂》时代较早,语言典雅庄重而欠清新活泼,押韵也不甚规 则;《鲁颂》的时代较《周颂》为晚,创作上受到了《风》诗和《雅》诗的 影响。《商颂》一般篇幅较长,叙事具体,韵律也比较和谐。 《诗经》的“四始”指什么 “四始”是古代关于《诗经》编排分类的专门用语,历代研究者有不同 的解释,大体有三种: 《史记·孔子世家》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 《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这里说的 是风、二雅及颂每个部分的首篇作品。 《毛诗序》称风、小雅、大雅、颂为王道兴衰所由始的“四始”。 纬书称《大明》在亥,水始也;《四牧》在寅,木始也;《嘉鱼》在巳 ,火始也;《鸿雁》在申,金始也。 三种解释之中,第二种是用封建礼教曲解《诗经》,第三种是用五行之 说附会《诗经》;因而,《诗经》的“四始”,经常使用的一般是第一种解 释。 《诗经》的“六诗”、“六义”指什么 “六诗”、“六义”都是关于《诗经》编排分类的专门用语。 “六诗”即风、雅、颂、赋、比、兴。《周礼·春官·大师》:“大( 太)师教六诗;日风,日赋,日比,日兴,日雅,日颂。” 《诗序》把“六诗”叫做“六义”。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解释“六 义”时指出:“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 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他认为风、雅、颂是诗的不 同体制,赋、比、兴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后来,这种观点被长期沿用下来 ,对《诗经》的学习和研究起了较大的推进作用。 《诗经》的赋、比、兴各有什么特点 赋、比、兴是《诗经》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也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表 现手法。 对于赋、比、兴,历来有各种解释,宋人朱熹在《诗集传》中的解释比 较通行,晋人挚虞、宋人李仲蒙的解说也与朱熹相近。 赋,挚虞解释说:“赋者,敷陈之称也”(《文章流别论》);李仲蒙解 释说:“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物尽者也”(胡寅《斐然集·李叔易书》引) ;朱熹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就是陈述铺 叙。《诗经》中,赋一般多见于《颂》和《大雅》;但像《国风》中的《七 月》、《氓》、《溱洧》等民歌,也使用了赋的手法。 比,挚虞解释说:“比者,喻类之言也”;李仲蒙解释说:“索物以托 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朱熹解释说:“比者,引物连类”。就是说,比 就是比喻,它使人或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如《鄘风·相鼠》、《魏风· 硕鼠》用令人憎恶的老鼠,来比喻统治者的不讲礼仪、贪婪可恶;《卫风· 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变衰。 兴,挚虞解释说:“兴者,有感之辞也”;李仲蒙解释说:“触物以启 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朱熹解释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就是说,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 嫁女诗《周南·桃天》,以“桃之天天,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盛开 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又如送别诗《邶风·燕燕》,以“燕燕于飞,差池其 羽”起兴,使人从燕子飞翔时的参差不齐联想到送别时的依恋之情。 “三家诗”指的是什么 “三家诗”是汉初四个《诗经》传授流派中的三家,分别为齐、鲁、韩 三家;加“毛诗”共四家。 “三家诗”以传授者的国别等命名,《齐诗》源于齐人辕固,《鲁诗》 源于鲁人申公;《韩诗》源于燕人韩婴,则是以姓命名。 “三家诗”作为今文经学,受到当时朝廷的支持,均被立于学官(“鲁 诗”、“韩诗”汉武帝时立,《齐诗》汉景帝时立),设博士,在整个西汉 居于正统地位。 “毛诗”盛行以后,“三家诗”逐渐衰微。三国魏时,《齐诗》亡;两 晋时,《鲁诗》亦亡,《韩诗》仅存《外传》。 后人收集“三家诗”的遗说,宋人王应麟辑《诗考》1卷,清人陈乔枞 有《三家诗遗说考》,范家相有《三家诗拾遗》,王先谦有《诗三家义集疏 》,“三家诗”的佚文大致收集无遗。 “毛诗”指的是什么 “毛诗”是汉代传授《诗经》的一个流派,相传出于孔子弟子子夏,汉 初由毛亨传给毛苌。 毛亨是鲁国人,世称“大毛公”,简称“毛公”;毛苌是赵国人,世称 “小毛公”。毛亨给《诗经》作传,传给毛苌,此即所谓《毛传》。 “毛诗”属古文经学,在西汉并未受到重视。东汉时,“毛诗”逐渐受 到重视,汉章帝时立于学官。 汉末经学大师郑众、贾逵、马融、郑玄对《毛诗》或作注、或作笺,《 毛诗》遂日益流行,而“三家诗”则逐渐衰微。(P31-P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