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不一样——特殊教育需要子女的治疗与成长

我家孩子不一样——特殊教育需要子女的治疗与成长
作者: 罗健文
出版社: 上海教育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4.40
折扣购买: 我家孩子不一样——特殊教育需要子女的治疗与成长
ISBN: 9787572018367

作者简介

罗健文,博士,临床心理学家,香港专业辅导协会认可督导、辅导副院士,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博士。资深家庭咨询师,治疗手法是深入案主家庭,了解案主家庭状况和家居状况,让整个家庭一起改变。著有《说家的故事》《发现家庭复原力》《儿童及青少年心理个案——专家会诊及治疗》 。

内容简介

我的女儿是夜青 看她一身的吻痕和血痕,我直想昏过去! 墙上的挂钟,时针指向凌晨三点。 咏娴已经等得太累,明天还要早起上班,她只好躺到床上去。眼睛虽合上,大脑却不能停下,想的都是小女儿的事情。三更半夜了,小女儿跟哪些人在胡混?街上有什么好玩的?她回来时,会不会又是满身血痕?她究竟知不知道,全家人都在担心她? 小女儿结识了一帮死党,最爱在街头消磨长夜。码头、公园、沙滩、便利店,都是她彻夜流连的地方。有时候踩滑板,有时候猜枚(一种游戏,多为酒令),有时候无所事事,总之她不想回家。小女儿知道有些事情在变化,有些问题未解决,但她不愿去想,也不愿别人过问,最好这世界没人管她。 咏娴和她的夜青(游荡在夜色中的青少年)女儿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无眠之夜。这场家庭风暴,不知道从何时开始酝酿,也不知道何时才会平息。 由名校女生到街头夜青 咏娴说,白天,小女儿是名校女生;深夜,她是街头夜青。 这位叛逆少女,曾是母亲口中的贴心小女孩,每当咏娴累了回家,才三四岁的她已懂得鉴貌辨色,会想尽法子来逗母亲欢喜:“妈妈,来喝杯水吧!”“妈妈,你看我画了什么送给你?”回忆中,母女之间有许多甜丝丝的片段。咏娴一直以为,小女儿从幼儿园已与姐姐一起入读名校,在安定中成长,她的人生轨迹,应该是笔直平坦的…… 直到小女儿十五岁,在升中学三年级的暑假参与了一个课外活动,结识一帮新朋友,行为便出现突变。起初,她为了通宵去玩,会大闹情绪、狂哭、用粗口骂人、疯狂打游戏不上学。后来,她干脆走出家门,不接电话,不说行踪,成了街头夜青。带回家的,是显眼的吻痕,或是自残的血痕,令咏娴惶恐不安。看见女儿的偏差行为,咏娴既生气,也心痛。母女间的撕裂愈来愈大,甚至要由警察来调停。 也许是成长期的冲击,加上学业的挫败,再加上家庭的问题,还有新朋友的引诱……小女儿的世界完全颠覆了。访谈中,咏娴说了不止数十次:“我很担心!”她的忧虑、她的郁结,跟她伤痕累累的家庭经历有关。一直活在死亡阴影下的她,说出过来人的心声,盼望女儿能打开心窗。 事实上,儿童及青少年的偏差行为,也是特殊教育需要之一。尤其当青少年进入发育阶段,往往面对许多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假如他们不能适应这些急速的变化,便可能出现各种情绪与行为问题,例如逃学、离家出走、偷窃、暴力、未婚怀孕、滥用药物、自残、自杀等。假如身边人能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帮助,也许能避免让这些过渡期的变化演变成摧毁人生的问题。 我感到兵败如山倒 咏娴忆述,小女儿在幼年时已很聪慧,脑筋转得快,学习速度也快。“比起同龄的孩子,小女儿是很卓越的。她一岁便会说话,姐姐比她大三岁,吵架也会输给她。我教导姐姐时,她会一边玩耍一边听,之后私底下跟我说:‘你讲那么久,为何姐姐还不明白?我都懂了!’那时候她还不到三岁。她跟姐姐明显不同,她的心思可以分散到四面八方,不停地接收信息,好比‘张开的天线’。”咏娴认为,这种“张开的天线”的个性会影响她的专注力,让她容易被其他事情干扰。 小女儿也善于人际交往,懂得察言观色。“有一次,我带她去拜访一位朋友,当时朋友正给她的大儿子训话,说他有什么不对,岂料女儿竟出言安抚:‘大哥哥知错了!你这样骂他,他会不开心呢!不如你这样告诉他吧……’朋友说女儿真厉害。在学校,小女儿很受欢迎,因为她爱交朋友。姐姐曾说:‘妹妹真厉害,她来教室找我,不一会儿就跟我的同学混熟了,连人家的名字也一一记得。’她很容易跟人家聊上,大小不拘。” 小女儿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只有小作怪,没有大出轨。直至升中学三年级那年的暑假,就读女校的她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咏娴说:“当初,我希望她参加一些团体训练,学习纪律,增加体验。很不幸,她参加训练之后,噩梦就开始了!她结识了那个团体的前成员,还有他在外面的朋友,这些人不断拉她出去玩。本来我想她学吃苦、学纪律,怎知她去学坏! “两三个月之后,她简直完全大变!自此,她不再交代行踪,开始夜归,经常想着出去玩,我不准许,她就闹情绪。以前,女儿总是顺着我的。闹情绪时,她会嚎哭两三天,不肯做作业,只顾不停地打游戏,用粗口骂我。她有情绪起伏,我也有。我很强硬地对待她,以致家里的气氛很火爆,她也离我愈来愈远。我只感到兵败如山倒! “那次她发了很大脾气,哭着说:‘妈妈,你不准我出去玩,这样下去我会没有朋友!我不会再听你的话了!’她很愤怒,可是我也气得出不了声。如果我出声,可能会把她骂个半死,但我真的没见过她发这么大的脾气,当时连我的心也怯了。我想不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何她只听外人的话,却不听妈妈的话?明明她一直都很安分的。” 本书由香港引进,繁体版曾获2017年香港出版双年奖(社科类)。作者罗健文博士为资深家庭咨询师,其治疗手法是深入家庭,了解来访者家庭状况和家居状况,让整个家庭一起改变。本书的核心内容是通过5个家庭故事和4个家长专访,展示特殊教育需要家庭和孩子的困境及其治疗与成长过程。案例涉及的病症或问题包括自闭症、抑郁症、阅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阿斯伯格综合征、青少年成长危机 等。本书虽然主要涉及特殊教育需要家庭,但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可能在我们身边,尤其是抑郁症、青少年成长危机等案例,对一般家庭和读者都很有警示作用。特殊教育需要孩子和家庭都太不容易了,希望更多人通过本书,了解他们的困境和悲苦,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善意和帮助。祝愿所有身处困境的家庭都能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关爱,不再孤单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