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诗词赏析](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10427/16/20210427164037626.jpg)
出版社: 商务国际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怀古诗词赏析
ISBN: 9787517607946
王建忠,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深圳教育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参与编写《常用典故辞典》《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唐诗新鉴》等图书,发表相关专业论文数十篇。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又因其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人有“诗圣”之誉,其诗有“诗史”之称。其诗大胆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了深切同情,同时也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在艺术上,诗人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作品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概括能力。其诗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 蜀相1 丞相祠堂何处寻2?锦官城外柏森森3。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4。 三顾频烦天下计5,两朝开济老臣心6。 出师未捷身先死7,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 释 1 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2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今四川成都,晋李雄初建。 3 锦官城:指成都,成都盛产锦,三国蜀汉在此驻有管理织锦之官,故名锦官城。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4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非不是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见。空:白白地。 5 “三顾”句指刘备曾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谋划平定天下之大计。频烦:即“频繁”,多次。 6 两朝:指蜀汉先主刘备与后主刘禅两代。开济:指创业和守业。 7 出师:出兵。 题 解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所作,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十二月由华州来成都定居,次年诗人便拜谒了成都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蕴含深情的千古 绝唱。 这首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赞颂,对他的壮志未酬也深表叹惋。同时,诗人把忧国忧民、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期盼和憧憬之情融入其中。全诗语言精练,手法多样,蕴藉深厚,堪称千古绝唱。 赏 析 首联设问起兴: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呢?你看锦官城外的翠柏长得郁郁葱葱。诗人开篇,一问一答,酝酿出一种肃穆的气氛。上句紧切诗题,把亲切、崇敬之情融入其中。“何处寻”三字,不疑而问,凸显“丞相祠堂”的非同寻常。因为“诸葛大名垂宇宙”(杜甫《咏怀古迹》其五),历来很受人拥戴,何况在四川成都的诸葛武侯祠,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一个“寻”字,把诗人追慕先贤之执着、虔诚写了出来。下句写景,把诗人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精神的崇敬之情融入景中——因为松柏历来是长青、伟岸、坚毅、高尚等精神的象征。 颔联“承”上描绘祠内之景:碧草映照着台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树间穿行,发出婉转美妙的叫声,可是我却无心去听。这一联,诗人运用反衬的手法,通过“碧草自春”、莺歌“空好”之丽景,表达了自己对名臣已逝、荒祠空存的怅惘、凄切之情,化明丽为凄凉,给草色禽声蒙上了一层空落、冷清的色彩。诗人内心对如今少有诸葛亮这样为国尽力的人物的憾恨油然而生,这就把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融入景中。 颈联“转”而概括诸葛亮的一生:刘备三顾茅庐,请您出山谋划平定天下之大计;您辅佐先主开创大业,鞠躬尽瘁。这一联,写得沉雄有力:上句赞美其智慧和济世雄才——刘备“三顾”,诸葛亮隆中对策,制定三国鼎足之大计;下句颂其忠心耿耿和丰功伟绩——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基业,匡扶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区区十四字,写出了诸葛亮一生的身世际遇和事业心愿,突出了他匡世雄略、报国的苦心。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寄托了他对大唐未来命运的美好憧憬。 尾联极为动人地吐露了千古爱国志士的心声:可惜您出师征战未遂心愿,却病死军中;这常使古今的英雄感慨万分,泪湿衣襟。这一联,诗人以无比崇敬之情为诸葛亮吟咏出生命的赞歌:他的一生真正践行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是名垂千古的“英雄”!这一联,也因此成为千古名句。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受到投降派排斥,临终前曾大声吟诵这两句诗,三呼“过河”而死。可见这样悲壮崇高的诗句,在人们心中燃起何等炽烈的火焰。 这首诗手法精妙,蕴意深厚。首联运用比兴手法,托物寓意,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及其精神的崇敬、赞颂之情;颔联巧用反衬手法,情景交融,把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融入景中;颈联叙议结合,表达敬慕之情和寄托之意,做到了以实写虚;尾联叙中含情,升华主旨,给人一种感奋的力量。全诗字字含情,沉挚悲壮,感人至深。 该书内容丰富,涵盖怀古诗词经典名家名篇;注释简洁明了,赏析语言优美流畅,深入浅出;多幅精美插图帮助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内文版式活泼疏朗,装帧设计精美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