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济课(精)

北大经济课(精)
作者: 编者:郭海峰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20
折扣购买: 北大经济课(精)
ISBN: 978755025210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但真正让严复不得不如此的,从根子上说,是 因为严复有财政问题。这个问题,注定了严复的悲 剧性命运,也成就了严复的北大经济学。 严复的父辈本来都是医生,在100多年前的大清 朝,这是个卑微的职业。靠论资排辈,以科举论身 份的清朝官场,严复这样的“海龟”可不像**, 想要合法晋升,甚至谋取安身的薪水都不可得。 1876年,严复听说*本人正在购进新式铁甲舰 ,本以为可以凭借自身的才干弄个管带**。等到 严复回国,别说铁甲舰了,连北洋海*的本国*舰 也没有。对于严复来说,要么去参加科举,要么必 须听凭李鸿章任用,前一条路不可行,因为科举考 试得一步步来,后一条路至少还有薪水。李鸿章大 人碍于沈葆桢的情面,以副四品教习的职位安置严 复。1879年冬天,严复给自己的弟弟寄信说,除去 租房子尽可能少的*常开销外,他连回家的费用都 没有。好在李大人开恩,马尾海战前,严复因在水 师学堂表现出众,终于升职。李鸿章为了表示对这 个人才的重视,给了他50两银子的回乡费。 35年后,京师大学堂*后一任总监督劳乃宣发 誓不做民国官员。北大校长出缺,袁世凯任命严复 做北大的校长。老问题再次找上门来。严复刚来北 大的时候,北大可谓是山穷水尽,生少师多,门可 罗雀。1912年的北大开学后仅百余人返校,其中理 科4人,工科14人,政法科不到10人。*要命的是, 民国**国库一贫如洗,教育经费被袁世凯挪作他 用。严复不得不向华俄道胜银行借款。接着,素来 和严复不和的唐绍仪又下令减少教员薪水至60元以 下——连教员们的薪水也发不出来了。严复甚至上 任前,就给自己的北大任期算命,因为缺钱,这校 长当不长。 到1912年7月7*,说来让人称奇,后来的北大 校长蔡元培组织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全国临时教育会 ,**条建议就是停办北京大学,称开办十余年毫 无成绩可言,国体变*后社会各界对该校愈加不满 ,并决定让学生提前毕业,不授予学位,一律不招 新生。 这还不是*糟糕的,3个月后,严复在声言“中 国不可一*无北京大学”,写出《分科大学改良办 法说帖》,指出大学文科应该怎样办好,法科、商 科应该怎样办好,理、工、农诸科又该怎样缩小与 西方的差距,如何在实现世界**的同时保存本国 特色后,不得不辞职。因为,这一次,北京大学连 贷款也贷不到了。在当时的北京报纸上,严复已经 变成各方抨击的小丑。 严复的后任马相伯,无路可走,*后只好抵押 北大的土地作为校产换取外国银行贷款,被时人讥 讽是卖国校长。马相伯的这笔账到*后也算到严复 的头上。从1912年5月16*上任北大到1912年10月被 迫离任,其实严复只做了5个月的北大校长。身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