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中升华

在爱中升华
作者: (德)伯特·海灵格 著;林逸芳 等 译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8.40
折扣购买: 在爱中升华
ISBN: 9787510027994

作者简介

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1925—2019),德国享有盛誉的心理治疗师,家庭系统排列创始人。 海灵格早年系统学习了心理分析、完形疗法、原始疗法及交流分析等各种心理治疗方法,发现很多个案都跨越数代,受到整个家庭系统的影响,进而发展出家庭系统排列疗法,包含许多新洞见与新技巧。 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治疗方法,轰动了当时欧洲的心理治疗界,在国际上赢得了高度的肯定。他出版了上百种著作,很多著作被翻译为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出版。

内容简介

经过长期的临床工作, 我逐渐地了解人类关系的本 质。在本章中,你将与我一 同踏上这发现之旅,我们将 一起从头经验这个旅程。 在这一年中,我根据这 些洞见发展了几个独立的篇 章。这些篇章所陈述的洞见 之基础,是我透过不断检视 自己随着工作及生活的成长 与变动,积累经验逐渐发展 而来的心灵之旅。每一个章 节都延伸出更多关于施与受 的秩序、良知、归属与排除 的法则,以及亲密关系和亲 子关系中爱的序位。 关系中的罪恶与清白 人类关系始于施与受, 而施与受又开启了我们清白 及罪恶的经验。这是因为一 方带着期待而付出,接受的 一方则感觉自己背负着回报 的义务。一方带着期待,而 另一方则感受到义务,如此 一来造就了每一段关系中的 罪恶与清白。这也使得付出 与接受的两方必须交换位置 。除非最终施与受能达到平 衡,否则不论付出或接受的 一方都不会满意。这意味着 接受的一方将有机会付出, 而付出的一方也必须能够接 受。以下来举一个例子。 平衡 在非洲,一个传教士即 将迁移到另一个教区。在他 离开的那天早晨,一位教徒 带着礼物步行几个小时,希 望能够与这位传教士进行最 后一次晨祷并道别。传教士 了解这个教徒是为了感谢传 教士曾在他生病时前去探视 ,他也了解这个教徒的礼物 对他而言价格不菲。 传教士原本试图退还礼 物,甚至希望能够再给予这 个教徒一笔钱。然而,在深 思后,他决定带着感谢接受 这个礼物。 无论快乐与否,当我们 接受了别人的礼物时,我们 也失去了独立与清白。当我 们接受时,我们会觉得对给 予者有所亏欠;我们会因亏 欠而感到不舒服,并会努力 回报以使自己能释放这样的 压力。每一份礼物都有这样 的代价。 另一方面,当我们不求 回报地给予某人或是付出大 于回报时,我们通常会愉悦 地经验清白感。当我们不亏 欠任何人、无所求或者没有 得到任何赠与时,我们通常 会有轻松而自由的愉悦感。 当施与受能够平衡时, 我们将经验最深沉的满足。 为了维持前述清白的愉 悦感,通常人们会有以下三 种行为模式。 自我设限 有些人会为了维持清白 感而拒绝参与任何形式的交 流,他们宁愿封闭自己,也 不愿接受来自他人的任何赠 与。如此一来,他们就无须 背负对任何人的责任。这是 一种“旁观者”的清白,他们 借由不参与而不玷污自己。 所以,他们常因为对生命采 取冷眼旁观的态度而产生空 虚和不满足的感受。 许多有忧郁症的人采取 这样的生活态度。首先他们 拒绝接受来自父亲或母亲( 或者两方)的给予,然后将 这样的态度逐渐扩展至其他 关系中,最终拒绝这个世界 所给予的一切美好事物。他 们如此合理化这种生活态度 :“对方所给予的并不是我 需要的”,或者“对方所付出 的无法满足我”。有些人拒 绝的理由则是不愿接受给予 者的批评或者附加限制。无 论基于什么理由,结果都是 一样:他们心中充满被动与 空虚。 完整 我们会在另一些人身上 看到完全相反的情况。他们 愿意接受父母所付出的,这 意味着,他们接受父母如实 的样貌,并且带着感恩的态 度接受来自父母的赠予。这 样的接受经验是一种幸福的 能量流动。这使得人们能够 在其他关系中也能够充分地 经验“施”与“受”。 帮助者症候群 第二种维持清白的方式 是否定自己对他人的需求, 这发生在当我们付出多于别 人的给予时。这种维持清白 的方式是短暂的,因为一旦 我们接受了他人的给予,这 样的“权力感”就消失了。 有些人为了维持这种“权 力感”,常抱着“宁人负我, 也不愿我负人”的生活原则 ,而不愿接受他人的给予。 许多所谓的理想主义者事实 上都是“帮助者症候群”。 然而,避免背负责任的 自由对关系发展是没有帮助 的。有些伴侣在关系中只想 要打破原本的平等,保持自 己优越的地位。当某一方拒 绝伴侣的付出时,另一方可 能也会拒绝他的给予,他的 伴侣可能会经验到疏离及愤 怒。这样的帮助者将会经验 到空虚及怨愤。 充分交换 第三种经验清白的方式 最美好,能够感受到在充分 地给予及接受后的满足感。 这种“施与受”的充分的经验 将滋养关系。这意味着,不 论一方得到什么,他都能够 平衡地回报另一方。 对于这样的清白感而言 ,除了施与受双方角色的流 动之外,交换过程中“等量” 平衡也同样重要。我们小额 的交换将带来少许利益,大 量的施与受将带来丰富与幸 福的感受。这样的幸福并非 从天而降,大量的回报将为 我们带来满足、正义及平静 。在各种维持清白感的方法 中,这样的方式最能让我们 获得自由,这样的清白将使 我们心满意足。 P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