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机器权力的兴起与数字秩序的未来)(精)
作者简介
吴云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纽约大学经济学硕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硕士,具有中国(公职)律师、美国纽约州律师、FRM(金融风险分析师)等专业资格,曾就职于中信证券、平安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现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长期从事金融监管研究和政策制定,包括FATF(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关于虚拟资产反洗钱监管规则和指引的制定工作。 朱玮 区块链开发者,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曾经任职用友与四通等公司,现从事区块链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应用开发。长期跟踪和研究数字货币、区块链、分布式、密码学、人工智能等领域,主持和参与过多个成功的区块链项目和产品研发。技术研究之外,兼爱文字,持续多年的写作者。
内容简介
7.1 概述 7.1.1 比特币引发的虚拟货币运动提供了一次社会实验 卡尔·波普尔说,科学的属性是“可证伪性”(falsifiability)。物理学之所以被称为“标准的”和“真正的”科学,是因为科学共同体可以通过可控实验发现和检验科学理论。但是,社会科学无法把社会当作实验室来验证某种理论,所以社会科学常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虽然说社会科学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可以在实验室“做出”可控实验,但是,人类社会偶尔会给我们“提供”社会实验。比如,一战后的德国魏玛共和国和抗战结束后的国民党政权滥发货币引起超级通货膨胀,就给经济学家验证货币数量和通货膨胀的关系“提供”了绝佳的社会实验。 当然,这些例子也告诉我们,“社会工程”(social engineering)一旦失败,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我们认识社会现象往往只能从既有历史现象中观察、总结和分析,我们要倍加珍惜社会活动“提供”的那些社会实验。 2009年,比特币的诞生,标志着虚拟货币作为一种现象级事件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时至今日,虚拟货币的最高市值曾达3万亿美元,近年来的日均交易额超过1600亿美元,远远高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单日证券交易量。虚拟货币作为一场私人货币的实验,已经不是单个或偶发的事件,而是一场蔚为壮观的社会运动。 本章通过分析这场社会实验,阐述为什么虚拟货币是失败的“货币”。但本书的雄心不在于讨论失败,而是致力于探讨虚拟货币所带来的区块链技术将怎样改变人类与社会。我们认为:虚拟货币虽然是一场失败的货币实验, 但同时又是一场成功的技术革新——这是一场尚未终结的社会试错实验。 ★ 从数字货币谈起,论及加密货币、数字货币、区块链、NFT、DAO、DEFI的方方面面,又从社会、哲学、计算理论分析,揭开五光十色的技术之下,人类社会的命运走向。 ★ 机器权力和数字秩序是本书所提出的理论框架,解释了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的因果动机,也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指向。 ★ 读懂数字货币,这一本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