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郭素娥/百年中篇小说名家经典
作者简介
路翎(1923—1994),原名徐嗣兴,笔名冰菱、烽嵩、未明等。中国作家协会第二、第四届理事。祖籍安徽无为,生于江苏苏州。早年就读于莲花桥小学和江苏省立江宁中学。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家经湖北汉川流亡入川,途中发表《一片血痕与泪迹》等散文。后就读于合川的国立四川中学,参与组织哨兵文艺社,并任合川县《大声日报》文艺副刊《哨兵》编辑,开始发表小说。1940年起在经济部矿冶研究所、中央政治学校图书馆等处任职。1946年回南京。1948年任教于中央大学。在此期间出版有短篇小说集《青春的祝福》《求爱》《在铁炼中》,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蜗牛在荆棘上》,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燃烧的荒地》,话剧《云雀》等。1949年后曾先后任南京军管会文艺处创作组组长、北京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创作组组长,后调入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创作室任专业作家。其间出版短篇小说集《平原》《朱桂花的故事》,话剧《迎着明天》《英雄母亲》《祖国在前进》等。1952年赴朝鲜战场采访,发表小说《初雪》《洼地上的“战役”》等,出版散文特写集《板门店前线散记》。发表诗歌、散文、中短篇小说等多篇,去世后经家人和研究者整理,结集为《路翎晚年作品集》(1998)。另有《路翎小说选》等多种选集行世。
内容简介
在春季的紧张的备战工 作里,侦察排的人们除了到 前沿、敌后去从事各种危险 而艰苦的工作以外,还要做 一件很特别的事情,这就是 深夜里去侦察侦察二线上的 自己人,试一试他们的警惕 性,看一看那些新老岗哨是 否能够尽职,摸一摸我们的 二线阵地到底是不是结构得 很坚强。因为,这个时期敌 人的特务很活跃。这个任务 是团政治委员给他们的,政 治委员嘱咐他们,一般地看 一看阵地是否警戒得很严密 ,岗哨们是否麻痹大意就可 以了;当然也可以施展一点 侦察员的本领,给那些麻痹 大意的同志一点警惕,但一 定要防止不必要的误会和危 险;如果发生了危险,就得 由侦察员们负责。团政治委 员说这个的时候口气很严格 ,但似乎也含着微笑,因为 他深深地懂得这些侦察员的 性格;在他说着话的时候, 他们一个个的眼睛全闪亮闪 亮。于是这天晚上,侦察员 们就“突破”了自己人的好几 块阵地。在他们看来,这里 也“麻痹”,那里也“大意”, 他们确实忘了这一切仅仅因 为他们是久经锻炼的侦察员 ,有些岗哨实在是只有他们 才能钻得进去;他们熟悉一 切,不是像真正的敌人那样 怀着恐惧,而是怀着喜悦, 相信着他们和岗哨之间的友 谊。确实麻痹大意的也有— —二班长王顺,这个老伙计 ,就从二连的一个打瞌睡的 岗哨那里缴来了一支步枪。 但侦察员们并不是总能“战 胜”自己人的,有一些老战 士的岗哨,他们就无论用什 么办法也钻不到空子,甚至 有的在潜伏了一两个钟点以 后,在老战士的严厉的喊叫 下,只好走了出来,交代了 口令,说明是自己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