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洛阳/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隋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初殒,即位的炀 帝就开始着手洛阳城与洛阳宫苑的兴建。在宫殿建设 上,隋炀帝一开始就摆出了一副勤勉节俭之帝王的架 子: 夫宫室之制本以便生,上栋下宇,足避风露,高 台广厦,岂曰适形。故《传》云:‘俭德之共,侈恶 之大。’宣尼有云:‘与其不逊也,宁俭。’岂谓瑶 台琼室方为宫殿者乎,土阶采椽而非帝王者乎?…… 今所营构,务从节俭,无令雕墙峻宇复起于当今,欲 使卑宫菲食将贻于后世。 但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隋炀帝是一个大兴 土木之人。如隋末秦王李世民攻克洛阳后,因为看到 其宫殿过于奢侈,而曾“焚东都紫微宫乾阳殿”③。 (另有一说是王世充焚毁的)这是怎样一座大殿呢? 唐初张玄素曾经做过描述:“臣又尝见隋室造殿,楹 栋宏壮,大木非随近所有,多从豫章采来。二千人曳 一柱,其下施毂,皆以生铁为之,若用木轮,便即火 出。铁毂既生,行一二里即有破坏,仍数百人别赍铁 毂以随之,终日不过进三二十里。略计一柱,已用数 十万功。” 关于这座乾阳殿的尺度,史料上有一些记载: 永泰门内四十步,有乾阳门,并重楼。乾阳门东 西亦轩廊周匝。门内一百二十步,有乾阳殿。殿基高 九尺,从地至鸱尾高一百七十尺。又十三间,二十九 架。三陛(一作阶)轩……其柱大二十四围,绮井垂 莲,仰之者眩曜……四面周以轩廊,坐宿卫兵。殿庭 左右各有大井,井面阔二十尺。庭东南、西南各有重 楼,一悬钟,一悬鼓。 由于文献的记载语焉不详,我们还很难对这座建 筑的基本尺度做一个描述,只能从其高度上做一个判 断。以一隋尺为0。294米计,这座隋代洛阳宫的正殿 ,从地面至鸱尾的高度为170尺,折合今尺为49。98 米,其高度比今日尚存的明清太和殿、祈年殿都要高 出许多。(图4。12~图4。15)然而,这样一座大型 木构建筑却毁于隋末唐初的战乱,到了唐代又在原址 上重建了一座规模同样令人惊异的大殿: 显庆元年,敕司农少卿田仁佐因旧余材,修乾元 殿,高一百二十尺,东西三百四十五尺,南北一百七 十六尺。至麟德二年三月十二日,所司奏乾元殿成。 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建造的这座乾元殿, 尺度记载比较细致,因为初唐之时,去隋不远,且唐 代乾元殿仍因隋乾阳殿之旧址而建,在尺寸上也有可 能因应了隋代旧尺,我们仍以一尺为0。294米计算, 推测出这座大殿的基本尺寸:其东西面广345尺,折 合今尺为101。43米;其南北进深为176尺,折合今尺 为51。744米;其高120尺,合今尺约为35。28米。这 座建筑在高度上已经与今日尚存的明清故宫太和殿的 高度十分接近了,但其面广与进深的尺度,却是太和 殿的1。5倍。 此外,可以稍作延伸来说的是,唐乾元殿是在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