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及自贸试验区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京津冀协同发展历程 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实 施国土整治战略,将京津冀地区作为"四大"试点 地区之一(其他是沪苏浙、珠江三角洲和"三西" 煤炭能源基地),要求环渤海和京津冀地区开展 全面的国土整治工作,以实现区域分工协作、发 挥资源比较优势、治理生态环境、开展跨区域基 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和人口布局,实现区域协 调发展。这次区域合作在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 设、水资源节约利用、土壤污染等方面取得了一 定成效,为以后的区域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次是21世纪初,为配合北京市新的功 能定位和天津滨海新区大规模建设,由国家发展 改革委牵头在河北廊坊举行的京津冀三方和政府 、企业和学者等各界人士参与的京津冀区域合作 论坛,并达成了著名的"廊坊共识",提出脑) 国 了在公共基础设施、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产业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加速一体化进程的愿望。 此后,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一直在据此起草 有关合作规划和文件。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 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该规划几经调整和修改 ,至今仍未出台。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 同发展,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推动河 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探索超大城 市、特大城市等人口经济密集地区有序疏解功能 、有效治理"大城市病"的优化开发模式。2020 年5月28日,河北首次冠名发行"京津冀协同发展 专项债券",重点支持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 济区开发建设150亿元,为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建 设注入强劲动能。 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有序疏解北 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破 解首都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优化 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 城市病"的路子;有利于破除隐性壁垒,打破行政 分割,实现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为全国区域协 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供经验;有利于完善城市 群形态,优化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打造具有 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引领经济发 展新常态,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国家 战略,为全国转型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做出更 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