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医疗保险最优支付水平研究

基本医疗保险最优支付水平研究
作者: 鲍震宇
出版社: 中国经济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8.40
折扣购买: 基本医疗保险最优支付水平研究
ISBN: 9787513652001

作者简介

鲍震宇,1980年生,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2018年获内蒙古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健康经济学和医疗保障。论文发表并被全文收录于《江西财经大学学报》《保险研究》《中国卫生政策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核心期刊。从教以来,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主编教材一部,担任副主编出版发展报告两部。

内容简介

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医疗卫生改革风起云涌,卫生投入绩效低下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共同应对的难题。契合这一时代背景,中国的医疗卫生改革方兴未艾。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期,市场化导向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主要方向,但这一时期的改革却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形成埋下伏笔;2003年后特别是2009年开始的新医改又凸显着政府主导和公益性、公平性的主旋律。然而时至今日我国医疗领域的主要矛盾仍未得以化解,集中表现为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就医负担较为沉重,居民健康水平未见提高,低收入群体医疗服务可及性不足。因此,继续深化医疗卫生改革仍是我国社会建设、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医改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当然离不开农村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的安康,在农村未富先老的情形下,医疗支出攀升和农村居民疾病模式的迅速转变为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提出严峻挑战。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控制医疗费用上升,提升保险的保障水平,可以为提升居民获得感,建设健康中国做出贡献。 那么,在权衡福利损失和福利收益的条件下,现有的医疗保险支付水平是否达到最优,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率是否有必要继续提高;如何全面评估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它产生了怎样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医疗保险带来的医疗支出上涨是供方道德风险还是需方道德风险,医生、医院、医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预付制支付方式改革取得怎样的成效,是否实现预定的控制医疗费用上涨的目标;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灾难性医疗支出的保障效果如何,是否提升了低收入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利用。这些问题事关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不仅是政府关注的焦点,也可为统筹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鉴于此,本书使用CHARLS数据,基于社会保险最优支付水平理论,从考察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道德风险出发,估计基本医疗保险造成的行为扭曲的总量,深入探讨保险的供方与需方道德风险、流动性效应与纯粹道德风险效应问题,使用准实验方法识别保险的消费平滑效果,最后使用最优政策公式计算合意的报销比率,在确定基本医疗保险最优支付水平的基础上,为政策制定和医疗保险改革提供经验研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