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

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
作者: 程玉合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8.20
折扣购买: 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
ISBN: 9787101123470

作者简介

程玉合,中学**教师,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毕业。曾参编《语言学概论》(岑运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语言学基础理论》(岑运强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在《修辞学习》《语文教学与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现代语文》等发表语言文字类文章若干;在《南方都市报》《齐鲁晚报》等发表评论类文章。

内容简介

有一次,班里有个小女孩儿神秘兮兮地对我说: 程老师,考考你呗?我冲她一笑:好啊,请说。“冒 ”字怎么写?我有点儿诧异:冒,上面一“曰”,下 面一“目”啊。小姑娘乐了,特别高兴地说,老师, 您错了。 对于“冒”字,我真没有认真注意过,我望着小 姑娘可爱的神态,吐了吐舌头:真的啊,你快说说。 小姑娘*快乐了:老师,“冒”上面不是“*”,也 不是“*”,而是这各。她一边在纸上写,一边说: 是“曰”,里边的两橫和两边都不相连。 回到办公室,我一查字典,还真是呢。再一查, 居然有人称冒字为“天下**错字”。有些常用字, 我们太“熟悉”了反而习焉不察,照规定,馆阁中每 天晚上要留一位官员值班,如果因故不能值班,就要 在请假簿上写上这么一句:“腹肚不安,免宿。” 当然不一定是真的“腹肚不安”,而是一种相沿 成习的借口。请假不能连续超过四天。因此馆阁的官 员们俗称这本请假簿为“害肚历”。 南宋时期,时为太学生的陈鹄也在馆阁**职, 陈鹄喜欢别出心裁,他请假时,偏偏不愿意写“腹肚 不安,免宿”,而是写上“感风”,还把害肚历改咸 感风簿,并且沾沾自喜地说:“害肚历”“感风簿” ,真是千古**啊。 陈鹄用的“感风”是有来历的。与他同时期,有 个中医学派,史称“永嘉医派”,创始人叫陈无择, 他将复杂的疾病按照病源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 三种,其中外因称“六淫”,即风、寒、暑、湿、燥 、火。陈鹄于是创造性地把外因之首的“风”信手拈 来,前面冠上一个“感”字,“感”者,*也,故称 “感风”。 “感风簿”一词从此开始风靡官场。到了清代, “感风簿”演变成了“感冒假”,成为官员请假休息 的托词。清代官员的创造性在于将“感风”变成了“ 感冒”,“冒”是透出的意思,“感冒”即是感风之 后仍然带病坚持工作,**终于全面爆发了! 从官场发源,“感冒”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常 口语。到现在,感冒你说我说大家说,很平常,倒极 少有人知道来源了。而*好玩儿的事情是,感冒在新 的时代又有了*新的意义与用法。比如下面的说法。 我对老程不感冒。 趣了。这是一种幽默的说法,本是临时借用,现 在却好像越来越流行了。 冒,感冒,您对这个话题感冒还是不感冒? 笔画*多的字 **,伙同一帮同事去门头沟爨底下村。 “爨”,音CU6n。总笔画为30画,当地人为方便 记忆,曾经编写歌谣曰:兴(繁体:興)字头,林字腰 ,大字下面架火烧。 “爨”有两个意思:一是烧火做饭。“爨,炊也 。”“取其进火谓之爨,取其气上谓之炊。”(《说 文解字》)由此可组成爨人、爨夫(厨师)、爨室(厨房 )、爨妇(执炊的女人)等词。二是指烧,烧煮。《水 经注》上有“常若微雷发响,以*爨之,则烟腾火发 ”的句子。“爨”的小篆字形为爨,上面两手持锅, 下面两手往火里添柴,描绘的正是烧锅做饭的场景。 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