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诠释忠诚--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牺牲者寻访

用生命诠释忠诚--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牺牲者寻访
作者: 长江日报编辑部
出版社: 人民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20.40
折扣购买: 用生命诠释忠诚--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牺牲者寻访
ISBN: 9787010181349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公私分明,工友赠匾“品重柱石” 王荷波的《革命烈士证明书》一直由赵迪保管。 这张证书于198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发(换 发)。上面的信息显示:王荷波出生于1882年4月, 籍贯为“福建闽侯”。 在赵迪心目中,姥爷就是一个传奇。 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的浦镇车辆厂,前身叫浦镇机 厂,这里是王荷波革命生涯的起始之地。在这里,他 赢得了广大工友的信任和尊重,成为工运**。从出 生地到就义地,从南到北,赵迪曾不止一次踏访过姥 爷的革命足迹。 王荷波童年仅读过两年私塾,为了谋生,曾当过 水手,在旅顺**局做过机匠。1916年,饱*颠沛流 离之苦的王荷波来到津浦铁路浦镇机厂当了一名钳工 。直至35岁时,他才在这里娶妻成家。 赵迪说,姥爷慷慨无私,工友们对他十分敬重。 为了替工友们争取权益,他多次带领工友与厂方作斗 争,并取得一次次胜利,这使得他在工友中的威望越 来越高。1921年3月,他秘密筹建浦镇机厂工会,被 工友们选为会长。 1922年,王荷波加入中国***。随后的革命生 涯中,他组织和领导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工人运动。 “这时的姥爷已经从自发进行经济斗争的劳工领 袖,成长为在*的领导下进行自觉政治斗争的工运领 袖。这也恰恰说明,工人阶级只有从自发到自觉才能 将革命进行到底”,赵迪说,“在担任工会领导工作 中,姥爷遵守章程、严以律己、办事公正、公私分明 ,而且账目清楚,从不乱花大伙的一文钱,深得群众 信赖。” “工人们把满脸胡须的姥爷,亲昵地称呼为‘王 胡’,在他40岁生*时,工友们送他一块牌匾,上题 ‘品重柱石’4个大字”,赵迪深有感触地说,“这4 个字体现了工人兄弟对姥爷的崇敬和爱戴,***人 和群众打成一片,为群众谋利益,就会获得群众拥护 。” 赵迪认为,自身清廉,一尘不染,在群众中具有 崇高威望,或许是王荷波当选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主 席的原因。 遭遇严刑拷打,也不透露半点*的机密 “我常想,姥爷就义前为什么要给后人留下那句 **嘱托,其实,答案就在其中”,赵迪说。 小时候,赵迪一直把姥爷和周恩来在一起干革命 的故事,作为向小伙伴炫耀的资本,觉得姥爷要是能 活到革命成功,一定会是级别很高的“大官”。但长 大后,他渐渐明白了,姥爷当年之所以为*的事业和 人民的解放牺牲生命,是因为他对*忠诚、对信仰执 着。他参加革命的动机决不是为了将来自己能做大官 ,让子孙享*荣华富贵。 安定门外是王荷波等烈士被敌人秘密杀害之地。 赵迪曾数次试图寻找当年刑场遗迹,无奈由于历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