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七年日记(精)

一八六七年日记(精)
作者: (俄)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译者:谷兴亚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5.56
折扣购买: 一八六七年日记(精)
ISBN: 9787549535453

作者简介

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1846—1918) 娘家姓斯尼特金娜。1866年进入速记专修班学习,同年在老师奥利欣的举荐下协助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二十六天内完成《赌徒》的创作。1867年2月成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二任夫人。同年4月,为躲避债务,夫妻二人出国,历经柏林、德累斯顿、巴登、日内瓦、佛罗伦萨等地,原计划待三个月,结果过了四年多才返回俄国。途中,安娜用速记记下了好几本日记。安娜在陀氏后期的生活与创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事实上是他的速记员、秘书、出版事务经纪人,经济与日常生活中的“守护神”。188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后,她将全部精力贡献给了丈夫作品、资料、档案的整理、保管事业。1894年她开始解译自己的日记,其间这项工作几经中断,而于1911/12年冬季彻底放弃。1918年6月9日病逝于雅尔塔。著有《日记》(1923)、《回忆录》(1925)。

内容简介

4月14日,一个快乐而又晴朗的春天的早晨。五 点钟,我们离开了彼得 堡。来送行的除了我的家人①,还有米柳科夫一家② ,以及埃米利娅·费奥 多罗芙娜和卡佳③。我们的旅行愉快而顺利。在第三 站上我们喝了几口茶, 不过茶水太烫,以致费佳没能喝完自己那一杯,生怕 耽误上火车。晚饭在卢 加吃得很差【因为什么都做得糟糕透了】。途中任何 特殊的事件也没有发 生,只是我夜间一再陷入某种危险的沉思②,不乐意 回答问话,或者说话声极 低,总之是显得急欲进入梦乡。一路上我睡的时间很 长,而费佳几乎没怎么 睡觉。凌晨两点我们来到了维尔诺。位于博利沙亚大 街上的加恩宾馆的侍 役立刻朝我们跑过来,帮助我们坐上马车,就向宾馆 驶去。在宾馆的大门口,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的熟人巴尔索夫④叫住了我 们。他说,他便住在这 里,在维尔诺,六点钟一定来我们这儿,带我们去游 览市容。沿着各式各样的 楼梯,我们被带着看了一个又一个房间,可是所有房 间都脏得吓人。费佳简 直想去另一家宾馆了,但终于找到了一个好房间,我 们便在其中住了下来。 然而,宾馆的侍役都是一些可怕的傻瓜①,无论你怎 样按铃,他们也不答应。 还有一件怪事:他们当中有两位都没有左眼,费佳因 此想到,这是理所应当 的事情,因为独眼人的薪水要低一些。 吃过午饭,我们便去游览市容。城市相当大,但 街道都窄,人行道上都铺 着木板,房顶上盖着瓦。今天是复活节前的星期六, 所以城里面处处都很热 闹。更经常遇到带着自己的犹太女人的犹太男人,犹 太女人们披着黄色或红 色的披肩,戴着头饰。这里的出租马车非常便宜。游 览使我们很累,便雇了 一辆马车,为了一个小钱,马车夫就拉着我们跑遍全 城。到处都在准备过节: 所有街道上都②可以看到圆柱形复活节大面包和鸡蛋 奶油甜面包。波兰天 主教堂里挤满了教民。我们去了位于博利沙亚大街上 尚未完工的俄罗斯尼 古拉教堂,在那里拜祭了覆盖圣体的经麻布。接着去 了伊万诺夫大街上的波 兰天主教堂。然后又看了十字架③和维利亚河。河流 相当湍急,虽然不很 宽,但站在河岸上遥望远方的山峦,看十字架和公墓 ,景色很美,特别是夏季, 当花繁林茂的时候。看了大桥,然后又看了乔治广场 上的小教堂。它是为纪 念平息波兰人的反叛而建造的,很美,(一个词无法 破译)也很轻灵,【其尖 顶】格外让我喜欢。七时许,我们回到家中,喝够了 茶,我便躺下睡了。费奥 多尔·米哈伊洛维奇突然想到,当宾馆里的人都去做 晨祷的时候我们可能会 遭到抢劫。于是,他便用行李箱或桌子把所有的门都 顶上了。④夜里,差一 刻两点,他癫痫病发作,很厉害,持续了十五分钟。 早晨,我在七点钟起床【喝 茶,喝咖啡】。我出去买来了圆柱形鸡蛋奶油面包。 要价三个金币(四十五 戈比),可是三十五戈比就卖给我了。大面包烤得很 好。给了我们一些奶渣 和两个鸡蛋①。后来我又喝了些茶。全部旅店费(无 法辨认)将近八卢布。 当我们完全收拾停当时,进来一个犹太人,要我们买 他点什么东西。我们忘 记带肥皂了,我便决定买一块肥皂。一块淡黄色的肥 皂收了十五戈比。他的 另一个伙伴建议我们买他一幅圣像,据那人讲,为这 幅圣像他付出了十五卢 布,他现在却以异常低廉的价格出售。但我们拒绝了 。慢慢地在我们房间里 聚集了许多犹太人,都是来为我们送行的。每个人都 与我们告别,争着为我 们往外拿行李,最后,其中的两个人讨要了小费。我 们上了马车,已经走出 了好远,一个犹太人突然跑着追上来,要卖给我们两 个琥珀烟嘴。我们把他 赶开了。 在火车站上我们等了好久好久。我们买的是二十 六卢布三十五戈比一 张的直达柏林的车票。我们乘坐的二等车厢里只有我 们两个人,所以得以睡 了个好觉。五时左右列车驶过科夫诺。这时城里正有 火灾发生,我们站在桥 上就看得清清楚楚。车到科夫诺之前,需要两次穿过 隧道,第二次我们在地 下走了将近十分钟。科夫诺过后,我们迎来了一条河 。河很小,但出奇地蜿 蜒曲折,不断改变自己的流向,忽而向右,忽而向左 ,以致列车至少有三次或 四次从河上驶过。八时左右,我们来到了埃德库宁③ 。在这里【费佳几乎和 列车员吵了起来】我们吃了在俄国的最后一顿午餐。 (总的说来,车站很少, 因而,让我感到十分遗憾的是,我们吃得也很少。)( 我们还剩有一些俄国的 零钱,我们便努力把它们花在这里。)我们在车厢里 坐定之后,来了一位官员, 显然是德国人,他相当粗鲁地问道:“你叫什么?” 费佳几乎与他吵了起来,告 诉他说,他大概是德国人,应该这样问:“您怎么称 呼?”后来我们拿到了自己 的护照,就向埃德库宁驶去。在这两站中间④有一座 桥梁,它将俄国的与普 鲁士的领土隔开。【马上就出现了】一座有德国风味 的车站,很大,装饰豪 华,花园里还有亭子。我们下了车,到大厅里去检查 行李。费奥多尔·米哈 伊洛维奇去兑换他剩下的俄国货币,似乎还有四十来 个卢布。行李箱送到了 我的面前,我已经打开了旅行袋,这时检查员走过来 ,问我有没有什么禁运的 东西①。我回答说,没有。他就没有动手检查。到这 里一切都变了样:在半 俄里以前还在说俄语的人们都讲起了德语。【我们走 进大厅,我坐在自己的 行李箱旁边。】埃德库宁车站很漂亮,房间都有上下 两排窗户,异常整洁,工作 人员【格外】勤快。人们都在喝着什么,有的喝咖啡 ,有的用大杯子喝啤酒。 我想起来了,我还有一卢布,就告诉了费佳。我们便 到办公室去兑换。(我忘 记写了:他的三十九卢布换成了三十二个塔列尔。) 可是,办公室里空无一 人,我们被告知,可以去小卖店换。在小卖店里我们 买了烟卷,费佳还为自己 要了一杯啤酒。十点半,去往柏林的铃声响了。我们 被安排在了可以吸烟的 车厢里。同我们坐在一起的还有某【一】位犹太人, 一开始他同我们用德语 交谈,后来看到我们用德语回答有困难,便改用俄语 。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