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夹缝中的生存)/百年中国文学总系
作者简介
陈顺馨,北京大学现当代文学博士,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副教授,2013年退休后改任客席副教授。曾经研究的范围包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叙事与性别、文化研究与日常生活、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妇女与和平等,并在各类书刊发表论文多篇及出版学术专著多种。
内容简介
一、古今生死共存亡 ——60年代初的历史 剧与历史小说 1.“帝王将相、才子 佳人”: 历史剧蓬勃的时代含 义 在1964年7月的京剧 现代戏观摩演出人员座谈 会上,江青发表了她著名 的《谈京剧革命》①。在 这个报告中,她介绍了两 个她认为是¨晾心动魄”的 数字,其中一个是关于剧 团数字的。江青说:“全 国的剧团,根据不精确的 统计,是三千个(不包括 业余剧团,更不算黑剧团 ),其中有九十个左右是 职业话剧团,八十多个是 文工团,其余两千八百多 个是戏曲剧团。在戏曲舞 台上,都是帝王将相,才 子佳人,还有牛鬼蛇神。 那九十几个话剧团.也不 一定都是表现工农兵的, 也是‘一大、二洋、三古’ ,可以说话剧舞台也被中 外古人占据了。”②其实 ,惊动了江青的,并不是 剧团的数字本身,而是舞 台上那些她认为会对经济 基础起“破坏作用”,属于 “封建主义的一套”“资产 阶级的一套”的“帝王将相 ,才子佳人”,还有“牛鬼 蛇神”。因此,她挑战在 场的艺术家的“良心”③, 并提出以演服务于全国六 亿几千万工农兵(江青认 为“惊心动魄”的第二个数 字)、“反映建国十五年 来的现实生活”的“革命的 现代戏”为首要的任务的 主张。 以古代历史人物或事 件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特 别是历史剧,之所以在50 年代末、60年代初蓬勃起 来,原因是多方面的。作 为戏剧的一种,历史剧是